“小时代”的入口--《小时代》及其相关文化现象研究
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四、何为“入口”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形式的入口 | 第14-27页 |
第一节 连载肥皂剧:一个“进行时”的作品 | 第14-20页 |
一、连载:稀释不确定 | 第15-16页 |
二、场域:《最小说》及其论坛 | 第16-17页 |
三、肥皂剧:粉丝与粉丝文化 | 第17-18页 |
四、“网络终端”时代的“游牧” | 第18-20页 |
第二节 互文的设计:形式的可能性 | 第20-27页 |
一、互文的镜像:稳定的结构与安全的主体 | 第21-23页 |
二、限量的收藏:收藏价值不是重点 | 第23-25页 |
三、设计的诠释:使书“成其为书”?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文本的入口 | 第27-41页 |
第一节 人物与成长:在消解中转型 | 第27-36页 |
一、人物:谁是“小时代”的主角? | 第27-30页 |
二、情节:逃不出的“宿舍客厅” | 第30-32页 |
三、成长:自我消解的告别 | 第32-36页 |
第二节 符号与奢侈:一种“城市上海”的建构 | 第36-41页 |
一、奢侈品符号的作用 | 第36-37页 |
二、《小时代》中的上海 | 第37-38页 |
三、想象上海的方式 | 第38-41页 |
第三章 文化的入口 | 第41-59页 |
第一节 梦想意识形态:谁在允诺梦想 | 第41-53页 |
一、“三部曲”的启示 | 第42-43页 |
二、文学作为梦想的合法性重构 | 第43-45页 |
三、“造梦之路”的三个符号 | 第45-49页 |
四、新的“梦想意识形态” | 第49-53页 |
第二节 “表演”的“精英”:何处寻得认同? | 第53-59页 |
一、《小时代》中的“富二代” | 第53-54页 |
二、表演社会里的“新青年” | 第54-56页 |
三、如何寻找认可? | 第56-59页 |
结语 当代传媒文化的“小时代”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