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29页 |
1.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本性质 | 第12-14页 |
1.1.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 第12-13页 |
1.1.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 第13-14页 |
1.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发展 | 第14-17页 |
1.3 宽带隙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分类 | 第17-25页 |
1.3.1 基于苯并二噻吩的宽带隙给体聚合物 | 第19-24页 |
1.3.2 基于寡聚噻吩的宽带隙给体聚合物 | 第24-25页 |
1.4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分子设计策略 | 第25-27页 |
1.5 论文设计思路和工作意义 | 第27-29页 |
2 杂原子代替对苯并二噻吩二酮聚合物光伏性能的影响 | 第29-50页 |
2.1 设计思路 | 第29-30页 |
2.2 试剂与仪器 | 第30-32页 |
2.3 聚合物的合成与太阳能电池制备 | 第32-37页 |
2.3.1 聚合物的合成 | 第32-36页 |
2.3.2 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表征 | 第36-3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7-49页 |
2.4.1 热学性能 | 第37页 |
2.4.2 光学性能 | 第37-39页 |
2.4.3 电化学性能 | 第39-40页 |
2.4.4 理论计算 | 第40-42页 |
2.4.5 光伏特性 | 第42-47页 |
2.4.6 空穴迁移率 | 第47-48页 |
2.4.7 薄膜形貌 | 第48-49页 |
2.5 结论 | 第49-50页 |
3 寡聚噻吩对聚合物光伏性能的影响 | 第50-63页 |
3.1 设计思路 | 第50-51页 |
3.2 试剂与仪器 | 第51-52页 |
3.3 聚合物的合成与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52-57页 |
3.3.1 聚合物的合成 | 第52-56页 |
3.3.2 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表征 | 第56-5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3.4.1 光学性能 | 第57-58页 |
3.4.2 电化学性能 | 第58-60页 |
3.4.3 光伏性能 | 第60-62页 |
3.5 结论 | 第62-63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7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