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暴雨灾害中公众持续使用微博获取灾害信息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媒介化社会中的自然灾害风险沟通需要关注社交媒体第12-14页
        1.1.2 大数据背景下的智能管理要以构建相关模型为基础第14页
    1.2 研究问题第14-17页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7-19页
    1.4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5 可能的创新点第20-21页
2 文献综述第21-31页
    2.1 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第21-22页
    2.2 自然灾害风险沟通中的社交媒体第22-25页
    2.3 持续使用意愿研究理论来源第25-30页
        2.3.1 整合性技术接受和使用模型(UTAUT)第26-28页
        2.3.2 期望确认模型(ECM)第28-30页
    2.4 小结第30-31页
3 研究方法第31-42页
    3.1 结构方程模型类型及算法说明第31-32页
    3.2 确定结构模型第32-36页
        3.2.1 研究变量及定义第32-33页
        3.2.2 研究假设第33-35页
        3.2.3 建立结构模型第35-36页
    3.3 确定测量模型第36-38页
    3.4 数据收集与检查第38-42页
        3.4.1 问卷设计第38-39页
        3.4.2 调查设计第39页
        3.4.3 回收数据检查第39-42页
4 研究结果与讨论第42-61页
    4.1 路径模型估计第42-43页
    4.2 评估测量模型的SEM结果第43-47页
        4.2.1 评估内部一致性信度第44页
        4.2.2 评估聚合效度第44-45页
        4.2.3 评估区分效度第45-47页
    4.3 评估结构模型的SEM结果第47-56页
        4.3.1 共线性评估第47-48页
        4.3.2 评估路径系数显著性第48-51页
        4.3.3 可决系数第51-52页
        4.3.4 效果大小f~2第52-53页
        4.3.5 预测相关性第53-55页
        4.3.6 中介效果验证第55-56页
        4.3.7 模型适配度检验第56页
    4.4 研究结果小结与讨论第56-61页
        4.4.1 研究结果小结第56-59页
        4.4.2 研究结果讨论第59-61页
5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1-64页
    5.1 研究结论第61-62页
    5.2 实践启示第62-63页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附录第71-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博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差异性研究--以雾霾问题为例
下一篇:自然灾害事件传播中的媒介间议程互动研究--以“武汉全城内涝”事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