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论文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数据记录与回放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数据记录仪的应用与发展 | 第9-10页 |
1.2.2 数据记录仪存储介质的发展 | 第10页 |
1.2.3 数据记录仪的国外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4 数据记录仪的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页 |
1.3 项目背景简介 | 第11-12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2 多总线数据记录与回放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4-22页 |
2.1 系统设计需求 | 第14页 |
2.2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 第14-19页 |
2.2.1 数据记录仪架构分析与选择 | 第14-15页 |
2.2.2 数据记录仪系统方案确定 | 第15-18页 |
2.2.3 已选方案的系统速度分析 | 第18-19页 |
2.2.4 数据记录仪ARM处理器的选择 | 第19页 |
2.3 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3 多总线数据记录与回放系统硬件设计 | 第22-40页 |
3.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第22页 |
3.2 总线接口硬件设计 | 第22-26页 |
3.2.1 RS485总线监听端口硬件设计 | 第23页 |
3.2.2 CAN总线监听端口硬件设计 | 第23-24页 |
3.2.3 以太网总线监听端口硬件设计 | 第24-26页 |
3.3 接口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 第26-31页 |
3.3.1 接口控制模块总体方案 | 第26-27页 |
3.3.2 接口控制器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 第27-29页 |
3.3.4 数据卸载电路设计 | 第29-30页 |
3.3.5 GPS授时电路设计 | 第30-31页 |
3.4 数据存储模块硬件设计 | 第31-34页 |
3.4.1 数据存储单元总体方案 | 第31-32页 |
3.4.2 NAND Flash接口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3.4.3 数据暂存模块电路设计 | 第33-34页 |
3.4.4 备用数据读取电路设计 | 第34页 |
3.5 系统其它模块硬件设计 | 第34-39页 |
3.5.1 系统供电电路设计 | 第34-36页 |
3.5.2 接口控制器与存储控制器数据传输电路设计 | 第36-38页 |
3.5.3 系统状态指示电路与配置电路设计 | 第38-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多总线数据记录与回放系统软件设计 | 第40-62页 |
4.1 总线接口软件设计 | 第40-44页 |
4.1.1 RS485总线软件设计 | 第40-41页 |
4.1.2 CAN总线软件设计 | 第41-42页 |
4.1.3 以太网总线软件设计 | 第42-44页 |
4.2 接口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 第44-49页 |
4.2.1 RTX操作系统移植 | 第44-47页 |
4.2.2 数据卸载模块驱动软件设计 | 第47-49页 |
4.3 数据存储模块软件设计 | 第49-53页 |
4.3.1 NAND Flash驱动软件设计 | 第49-50页 |
4.3.2 NAND Flash坏块管理 | 第50-51页 |
4.3.3 数据暂存模块驱动软件设计 | 第51-53页 |
4.4 接口控制器与存储控制器数据传输接口软件设计 | 第53-58页 |
4.4.1 主机发送从机接收通信 | 第53-54页 |
4.4.2 主机接收从机发送通信 | 第54-56页 |
4.4.3 并口相关软件设计 | 第56-58页 |
4.5 多总线数据记录系统软件流程设计 | 第58-61页 |
4.5.1 系统数据记录软件流程设计 | 第58-60页 |
4.5.2 系统数据卸载软件流程设计 | 第60-61页 |
4.5.3 系统数据回放软件流程设计 | 第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多总线数据记录与回放系统实验结果 | 第62-68页 |
5.1 接口软硬件测试 | 第62-65页 |
5.1.1 RS485接口测试 | 第62-63页 |
5.1.2 CAN总线接口测试 | 第63页 |
5.1.3 以太网总线接口测试 | 第63-64页 |
5.1.4 数据卸载接口测试 | 第64-65页 |
5.2 数据记录与卸载测试 | 第65-67页 |
5.2.1 数据记录的使用方法 | 第65页 |
5.2.2 单总线数据记录与卸载准确度测试 | 第65-67页 |
5.2.3 系统多总线数据记录性能测试 | 第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总结 | 第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A | 第76-77页 |
附录B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