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供销管理论文

面向NPD的战略供应商选择评价研究--基于家电制造企业的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1-15页
        1.2.1 企业存在的问题第11-13页
        1.2.2 目前理论研究的不足第13-14页
        1.2.3 本文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内容第14-15页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第15页
        1.3.1 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第15页
        1.3.2 战略供应商第15页
    1.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章节安排第15-18页
        1.4.1 技术路线第15-17页
        1.4.2 论文结构框架和章节安排第17-18页
    1.5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6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9-20页
2 面向NPD的战略供应商选择评价相关文献述评第20-36页
    2.1 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相关研究述评第20-27页
        2.1.1 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概念及其作用第20-23页
        2.1.2 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模式第23-25页
        2.1.3 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述评第25-27页
    2.2 战略供应商选择评价相关研究述评第27-32页
        2.2.1 战略供应商的概念第27-29页
        2.2.2 战略供应商选择的结构因素第29-30页
        2.2.3 战略供应商的评价方法第30-32页
    2.3 面向NPD的战略供应商选择评价研究第32-36页
        2.3.1 与传统供应商开发的异同第32-33页
        2.3.2 面向NPD的战略供应商选择评价研究述评第33-36页
3 面向NPD的战略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36-46页
    3.1 家电制造产品的特点第36-37页
    3.2 战略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流程和环节第37-41页
        3.2.1 新产品开发流程和供应商参与第37-39页
        3.2.2 战略供应商分类整合模式第39-41页
    3.3 战略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第41-42页
    3.4 战略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42-46页
4 面向NPD的战略供应商选择评价的方法和程序第46-62页
    4.1 面向NPD的战略供应商评价方法选择第46-48页
        4.1.1 评价方法的选取第46-47页
        4.1.2 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第47-48页
    4.2 模糊综合评价实现步骤第48-53页
        4.2.1 确定评价指标集第48-49页
        4.2.2 确定各指标层权重第49-52页
        4.2.3 建立评判集第52页
        4.2.4 构建模糊评价矩阵,对指标因素进行模糊评价第52-53页
    4.3 战略供应商评价指标因子权重确定第53-62页
        4.3.1 早期阶段战略供应商评价指标因子权重确定第53-57页
        4.3.2 中期阶段战略供应商评价指标因子权重确定第57-59页
        4.3.3 晚期阶段战略供应商评价指标因子权重确定第59-62页
5 案例应用:Y企业新产品开发中战略供应商的选择第62-82页
    5.1 Y电器有限公司简介第62页
    5.2 Y企业新产品开发及供应商选择评价现状及分析第62-64页
        5.2.1 Y企业新产品开发现状第62-63页
        5.2.2 Y企业供应商开发管理现状及分析第63-64页
    5.3 Y企业战略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模式与流程第64-67页
        5.3.1 Y企业战略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模式第64-66页
        5.3.2 Y企业战略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流程优化第66-67页
    5.4 Y企业面向NPD的战略供应商模糊综合评价第67-79页
        5.4.1 早期阶段战略供应商模糊综合评价第69-73页
        5.4.2 中期阶段供战略应商模糊综合评价第73-76页
        5.4.3 晚期阶段战略供应商模糊综合评价第76-79页
        5.4.4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第79页
    5.5 Y企业对本研究评价反馈第79-82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82-86页
    6.1 研究结论第82-83页
    6.2 本研究贡献及实践启示第83-85页
        6.2.1 本研究贡献第83-84页
        6.2.2 本研究启示第84-85页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4页
附录1 专家调查访谈问卷第94-96页
附录2Y 企业调研访谈现场第96-9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98-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多因素的J公司订货模型研究
下一篇:基于精益理论的装配车间生产物流优化研究--以S电动工具企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