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饲料论文--饲料标准论文--饲料检验方法论文

饲料中伏马菌素B1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建立与应用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符号及缩略语第17-19页
前言第19-21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21-52页
    第一章 伏马菌素B_1的性质及毒性作用第22-30页
        1 伏马菌素B_1的理化性质第22-23页
        2 伏马菌素B_1的毒性作用第23-29页
            2.1 FB_1对人的毒性作用第23-24页
            2.2 FB_1对马的毒性作用第24页
            2.3 FB_1对猪的毒性作用第24-25页
            2.4 FB_1对小鼠的毒性作用第25-26页
            2.5 FB_1对兔的毒性作用第26-27页
            2.6 FB_1对禽类的毒性作用第27-29页
        3 小结第29-30页
    第二章 伏马菌素的污染情况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第30-52页
        1 国外伏马菌素的污染情况第30-33页
        2 我国伏马菌素的污染情况第33-36页
        3 伏马菌素主要分析方法第36-47页
            3.1 薄层色谱测定法第36-37页
            3.2 酶联免疫吸附法第37页
            3.3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37-38页
            3.4 气相色谱法第38页
            3.5 生物传感器法第38-47页
        4 我国现行伏马菌素的检测方法标准第47-48页
        5 限量标准第48-49页
        6 小结第49-52页
第二篇 试验研究第52-106页
    第三章 基于纳米磁珠信号放大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第54-80页
        1 试验材料第55-59页
            1.1 毒素和试剂第55-56页
            1.2 主要仪器设备第56-57页
            1.3 试验细胞和动物第57页
            1.4 试剂的配制第57-59页
        2 方法第59-64页
            2.1 人工抗原的制备第59-60页
            2.2 人工抗原的鉴定第60页
            2.3 FB_1杂交瘤细胞株F3的复苏培养第60页
            2.4 杂交瘤细胞的稳定性第60-61页
            2.5 小鼠腹水的制备及纯化第61页
            2.6 腹水单抗效价的测定第61-62页
            2.7 石墨烯硫堇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第62页
            2.9 信号分子的制备第62页
            2.10 免疫传感器的构建第62-63页
            2.11 饲料样品的制备第63页
            2.12 电化学检测第63页
            2.13 数据分析第63-64页
        3 结果第64-73页
            3.1 偶联抗原的鉴定第64-65页
            3.2 杂交瘤细胞的稳定性第65-66页
            3.3 腹水McAb的纯化第66页
            3.4 腹水McAb效价的测定第66-67页
            3.5 石墨烯硫堇复合物的表征第67-68页
            3.6 免疫传感器的构建第68页
            3.7 电极修饰过程的电化学表征第68-69页
            3.8 包被抗原FB_1-BSA浓度的选择第69-70页
            3.9 FB_1单克隆抗体浓度的选择第70页
            3.10 羊抗鼠抗体浓度的选择第70-71页
            3.11 免疫反应pH、时间、温度的选择第71页
            3.12 免疫传感器的标准曲线第71-72页
            3.13 玉米样品中FB_1的检测第72-73页
            3.14 免疫传感器的重复性、重现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第73页
        4 讨论第73-79页
            4.1 偶联抗原的制备及鉴定第74-75页
            4.2 杂交瘤细胞株第75页
            4.3 单克隆抗体第75-76页
            4.4 石墨烯硫堇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第76-77页
            4.5 信号分子第77页
            4.6 免疫传感器的构建第77-78页
            4.7 免疫传感器条件的选择第78-79页
            4.8 免疫传感器性能分析第79页
        5 小结第79-80页
    第四章 基于石墨烯-硫堇复合物信号放大构建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研究第80-96页
        1 试验材料第81-82页
            1.1 毒素和试剂第81页
            1.2 主要仪器设备第81-82页
            1.3 适配体和试剂的配制第82页
        2 方法第82-84页
            2.1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第82-83页
            2.2 石墨烯硫堇复合物的制备第83页
            2.3 FB_1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第83页
            2.4 饲料样品的制备第83-84页
            2.5 电化学检测第84页
            2.6 数据分析第84页
        3 结果第84-91页
            3.1 金纳米颗粒的表征第84-85页
            3.2 石墨烯硫堇复合物的表征第85页
            3.3 裸电极的表征第85-86页
            3.4 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第86页
            3.5 电极修饰过程的电化学表征第86-87页
            3.6 捕获DNA浓度的选择第87-88页
            3.7 GS-TH反应时间的选择第88页
            3.8 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标准曲线第88-89页
            3.9 玉米样品中FB_1的检测第89-90页
            3.10 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重复性、重现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第90-91页
        4 讨论第91-93页
            4.1 纳米材料第91页
            4.2 适配体第91-92页
            4.3 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第92-93页
            4.4 适配体传感器条件的选择第93页
            4.5 适配体传感器性能分析第93页
        5 小结第93-96页
    第五章 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与HPLC检测方法比较第96-106页
        1 材料第96-97页
            1.1 毒素和试剂第96页
            1.2 主要仪器设备第96-97页
            1.3 饲料样品第97页
        2 方法第97-100页
            2.1 FB_1适配体传感器检测方法的建立第97-98页
            2.2 FB_1 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第98-99页
            2.3 实际饲料样品的检测第99页
            2.4 数据处理第99-100页
        3 结果第100-102页
            3.1 标准曲线的比较第100页
            3.2 回收率的比较第100-101页
            3.3 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第101页
            3.4 检测饲料样品的比较第101-102页
        4 讨论第102-104页
            4.1 电化学适配体检测方法第102-103页
            4.2 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第103-104页
        5 小结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28页
全文结论第128-130页
创新点第130-132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athogenicity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solate in China
下一篇:脂多糖对反刍动物肝脏天然免疫反应的影响及表观遗传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