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名称规范文档的建设 | 第13-16页 |
1.2.2 名称规范文档的语义化 | 第16-18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名称规范文档共享分析 | 第20-30页 |
2.1 名称规范文档共享的实践研究 | 第20-21页 |
2.2 影响共享的要素分析 | 第21-25页 |
2.2.1 编目规则 | 第21-23页 |
2.2.2 描述格式 | 第23-25页 |
2.2.3 数据元素 | 第25页 |
2.3 基于关联数据的资源共享 | 第25-30页 |
2.3.1 关联数据概述 | 第25-27页 |
2.3.2 关联数据在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国内中文名称规范文档的整合 | 第30-35页 |
3.1 国内名称规范文档的发展及问题 | 第30-31页 |
3.2 名称规范文档连接模型 | 第31-32页 |
3.2.1 分布式模型 | 第31页 |
3.2.2 关联式模型 | 第31页 |
3.2.3 中心式模型 | 第31页 |
3.2.4 中心链接式模型 | 第31-32页 |
3.3 中心式中文名称规范数据库的建立 | 第32-35页 |
3.3.1 建立多馆中心式模型 | 第32-33页 |
3.3.2 中心库中数据的处理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中文名称规范文档与VIAF的共享 | 第35-42页 |
4.1 VIAF简介 | 第35-36页 |
4.2 VIAF的数据处理机制 | 第36-37页 |
4.2.1 VIAF的数据处理流程 | 第36页 |
4.2.2 VIAF的数据匹配过程 | 第36-37页 |
4.3 中文名称规范数据与VIAF数据的匹配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4.3.1 匹配实验 | 第37-38页 |
4.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4.4 提高共享效率的策略分析 | 第39-42页 |
4.4.1 提高中文名称规范文档中西文标目的规范度 | 第39-40页 |
4.4.2 附加信息作为匹配点的处理 | 第40页 |
4.4.3 寻求更利于共享的数据模型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基于Drupal实现中文名称规范文档的语义化描述 | 第42-59页 |
5.1 Drupal简介 | 第42-44页 |
5.1.1 概述 | 第42-43页 |
5.1.2 Drupal和关联数据 | 第43-44页 |
5.2 名称规范数据特点分析 | 第44-45页 |
5.3 语义模型构建 | 第45-51页 |
5.3.1 本体选择 | 第45-48页 |
5.3.2 构建关联描述模型 | 第48-51页 |
5.4 定义URIs | 第51-52页 |
5.5 MARC到RDF的转换实现 | 第52-57页 |
5.5.1 创建内容类型和节点 | 第52-55页 |
5.5.2 自动生成RDF数据 | 第55-57页 |
5.6 建立关联链接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9-61页 |
6.1 总结 | 第59页 |
6.2 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方向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