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鸭源沙门氏菌与鸭源大肠杆菌融合菌株的构建及鉴定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 沙门氏菌研究概况第11-13页
   ·沙门氏菌分型第12页
   ·沙门氏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第12-13页
 2 大肠杆菌研究概况第13-15页
   ·大肠杆菌分型第13页
   ·大肠杆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第13-14页
   ·大肠杆菌与其它细菌融合实验第14-15页
 3 细菌外膜蛋白第15-16页
 4 细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影响因素第16页
   ·细菌原生质体制备第16页
   ·菌龄对细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第16页
   ·溶菌酶浓度及作用时间对细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第16页
   ·预处理方式的影响第16页
 5 细菌原生质体融合及影响因素第16-17页
   ·细菌原生质体融合第16-17页
   ·细菌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因素第17页
 6 亲本菌株和融合菌株的筛选第17-18页
   ·亲本菌株的筛选第17页
   ·融合菌株的筛选第17页
   ·融合菌株的鉴定分析第17-18页
 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亲本菌株的筛选第19-34页
 1 材料第19-20页
   ·供试菌株第19页
   ·试剂第19页
   ·诊断血清第19-20页
   ·培养基第20页
   ·实验仪器第20页
 2 方法第20-23页
   ·鸭源沙门氏菌亲本菌株筛选第20-22页
     ·鸭源沙门氏菌复苏与纯化培养第20页
     ·鸭源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第20-21页
     ·鸭源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第21页
     ·亲本鸭源沙门氏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第21-22页
     ·亲本鸭源沙门氏菌生长曲线测定第22页
   ·鸭源大肠杆菌亲本菌株筛选第22-23页
     ·鸭源大肠杆菌复苏与纯化培养第22页
     ·鸭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第22页
     ·鸭源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第22-23页
     ·亲本鸭源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第23页
     ·亲本鸭源大肠杆菌生长曲线测定第23页
   ·抗生素浓度应用试验第23页
 3 结果第23-32页
   ·鸭源沙门氏菌筛选结果第23-29页
     ·鸭源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第24-27页
     ·鸭源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结果第27页
     ·S_7 MIC测定结果第27-28页
     ·S_7生长曲线测定结果第28-29页
   ·鸭源大肠杆菌筛选结果第29-32页
     ·鸭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第29页
     ·鸭源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结果第29-30页
     ·D_2MIC测定结果第30-31页
     ·D_2生长曲线测定结果第31-32页
   ·亲本菌株抗生素浓度应用试验第32页
 4 讨论第32-34页
第三章 鸭源沙门氏菌和鸭源大肠杆菌原生质体融合及融合菌株筛选与检测第34-51页
 1 材料第34-36页
   ·供试菌株第34页
   ·主要试剂第34-35页
   ·培养基第35页
     ·普通琼脂培养基第35页
     ·高渗再生琼脂培养基第35页
     ·高渗再生选择性琼脂培养基第35页
     ·其它培养基第35页
   ·溶液配制第35-36页
   ·主要仪器第36页
 2 方法第36-42页
   ·鸭源沙门氏菌与鸭源大肠杆菌原生质体融合及初步筛选第36-39页
     ·鸭源沙门氏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第36-37页
     ·鸭源大肠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第37-38页
     ·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计算公式第38页
     ·原生质体融合及融合菌株的筛选第38-39页
     ·融合菌株稳定性及形态鉴定第39页
     ·融合菌株及亲本S_7、D_2生化试验第39页
     ·融合菌株血清型鉴定第39页
   ·融合菌株双重PCR检测第39-40页
     ·融合菌株及亲本菌株基因组DNA提取第39页
     ·双重PCR检测融合菌株第39-40页
     ·PCR产物纯化回收第40页
     ·目的片段连接转化与克隆表达第40页
   ·融合菌株外膜蛋白SDS-PAGE电泳第40-42页
     ·融合菌株及亲本菌株外膜蛋白提取第40-41页
     ·SDS-PAGE凝胶制备第41-42页
     ·样品处理及电泳第42页
 3 结果第42-48页
   ·鸭源沙门氏菌与鸭源大肠杆菌原生质体融合及初步筛选结果第42-47页
     ·S_7和D_2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第42-43页
     ·融合菌株菌落及染色镜检形态第43-46页
     ·融合菌株及亲本S_7、D_2生化鉴定结果第46页
     ·融合菌株血清型鉴定结果第46-47页
   ·融合菌株双重PCR检测及测序结果第47页
     ·融合菌株双重PCR检测结果第47页
     ·重PCR产物测序及比对结果第47页
   ·融合菌株外膜蛋白SDS-PAGE电泳结果第47-48页
 4 讨论第48-51页
第四章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鸭甲肝病毒1和3型一步法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下一篇:鸭源巴氏杆菌与鸭源沙门氏菌融合菌株的制备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