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与审计师选择--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股权激励相关性研究 | 第13-16页 |
·审计师选择相关性研究 | 第16-18页 |
·股权激励与审计师选择相关性研究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本文的创新 | 第20-21页 |
·未来的研究方向与本文的不足 | 第21页 |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21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21页 |
·本文的结构与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 第23-36页 |
·股权激励 | 第23-26页 |
·股权激励的基本内容 | 第23-25页 |
·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 | 第25-26页 |
·审计师选择的核心问题 | 第26-28页 |
·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 | 第28-30页 |
·委托代理理论(股权激励视角) | 第28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8-29页 |
·管理学理论 | 第29页 |
·风险论 | 第29-30页 |
·审计师选择相关理论 | 第30-33页 |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30-31页 |
·委托代理理论(审计师选择视角) | 第31页 |
·独立审计供给需求理论 | 第31-32页 |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 第32页 |
·信号传递理论 | 第32-33页 |
·研究假设 | 第33-36页 |
·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与审计师选择 | 第33-34页 |
·股权激励强度、方式与审计师选择 | 第34页 |
·股权激励时长与审计师选择 | 第34-36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36-40页 |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6页 |
·变量设计 | 第36-38页 |
·被解释变量设计 | 第37页 |
·解释变量的设计 | 第37-38页 |
·控制变量的设计 | 第38页 |
·研究模型 | 第38-40页 |
第4章 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 第40-50页 |
·描述性分析 | 第40-43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43页 |
·回归分析 | 第43-48页 |
·模型1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模型2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6页 |
·模型3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48-50页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0-53页 |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政策建议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