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动调整臂疲劳寿命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1 绪论 | 第15-20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自动调整臂的工作原理与力学分析 | 第20-38页 |
·自动调整臂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20-23页 |
·自动调整臂的结构 | 第20-21页 |
·自动调整臂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自动调整臂的关键结构单元 | 第22-23页 |
·自动调整臂的关键单元载荷获取 | 第23-30页 |
·齿轮齿条单元的载荷获取 | 第23-28页 |
·螺旋压缩弹簧单元的载荷获取 | 第28-30页 |
·矩形离合弹簧单元的载荷获取 | 第30页 |
·自动调整臂有限元力学分析 | 第30-35页 |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 第30-31页 |
·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简介 | 第31页 |
·自动调整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1-35页 |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自动调整臂的疲劳寿命研究 | 第38-50页 |
·疲劳寿命概念与模型 | 第38-40页 |
·疲劳的定义 | 第38页 |
·疲劳破坏的特征 | 第38页 |
·疲劳寿命的定义 | 第38-40页 |
·疲劳寿命研究方法的选取 | 第40-43页 |
·疲劳寿命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自动调整臂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的确定 | 第41-43页 |
·自动调整臂疲劳寿命分析 | 第43-47页 |
·Fatigue Tool疲劳分析模块简介 | 第43页 |
·S-N曲线的计算 | 第43-46页 |
·平均应力的修正 | 第46-47页 |
·强度因子 | 第47页 |
·有限元疲劳寿命结果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自动调整臂疲劳寿命测试系统的设计 | 第50-62页 |
·系统机械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51页 |
·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51-56页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52-54页 |
·运动控制模块 | 第54-56页 |
·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56-61页 |
·测试软件功能分析 | 第56-60页 |
·测试软件主界面设计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试验结果分析与评定 | 第62-76页 |
·传感器的标定 | 第62-63页 |
·疲劳寿命试验结果 | 第63-69页 |
·检测系统性能评定 | 第69-72页 |
·系统性能评定方法及依据 | 第69-71页 |
·系统性能评定结果 | 第71-72页 |
·自动调整臂结构改进 | 第72-75页 |
·结构改进方案 | 第72-73页 |
·结构改进结果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主要结论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A | 第81-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