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歌唱法论文

淄博地区民歌的语言特色与演唱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淄博民歌的产生背景第11-18页
 第一节 地理环境背景第11-12页
 第二节 历史文化背景第12-16页
  一、 史前文化与夏商西周文化第13页
  二、 春秋战国文化第13-15页
  三、 汉魏六朝时期第15页
  四、 隋代至明清时期第15-16页
 第三节 社会政治经济背景第16-18页
第二章 淄博方言的语言特色第18-29页
 第一节 淄博方言概况第18-20页
 第二节 字调与旋律的关系第20-22页
  一、 旋律最终走向与字调最终走向一致第21-22页
  二、 旋律的最终走向与字调最终走向相反第22页
 第三节 语调对旋律的影响第22-23页
 第四节 淄博方言的语言习惯第23-29页
  一、 特殊的声母发音第23-25页
  二、 翘舌音与平舌音第25-26页
  三、 “l”声母与“r”声母第26页
  四、 “ei”韵母与“e”韵母第26-28页
  五、 若有似无的音节读音第28页
  六、 常见的语气助词第28-29页
第三章 淄博民歌的演唱分析第29-51页
 第一节 咬字吐字的特色第29-35页
  一、 咬字第30-32页
  二、 吐字第32-34页
  三、 归韵第34-35页
 第二节 以情带声的韵味第35-41页
  一、 “声”与“情”的关系第35-37页
  二、 “以情带声”的技术要领——声情并茂第37-41页
 第三节 衬词的巧妙运用第41-46页
  一、 淄博民歌中的衬词第41-42页
  二、 衬词在曲调中的功能第42-45页
  三、 淄博民歌中衬词的审美价值第45-46页
 第四节 装饰音的特殊处理第46-51页
  一、 倚音的特殊处理第46-47页
  二、 滑音的特殊处理第47-48页
  三、 波音的特殊处理第48-49页
  四、 历音的特殊处理第49-51页
第四章 淄博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第51-56页
 第一节 淄博民歌的创新传承第51-53页
  一、 聊斋俚曲现代戏《环保卫士》简介第51-52页
  二、 合唱版《赶牛山》简介第52-53页
 第二节 淄博民歌的保护第53-56页
  一、 淄博民歌的发展现状第53-54页
  二、 淄博民歌的保护措施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同工异曲—艺术歌曲黄自《玫瑰三愿》青主《我住长江头》演唱比较研究
下一篇:手风琴改编曲《山林》音乐本体及其演奏技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