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一、物流园区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三、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实践概述 | 第22-40页 |
第一节 物流园区相关理论概述 | 第22-27页 |
一、物流园区的界定 | 第22-23页 |
二、物流园区的功能 | 第23-25页 |
三、物流园区的分类 | 第25-26页 |
四、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相关实践研究 | 第27-33页 |
一、国外物流园区实践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二、我国物流园区实践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三、对云南省物流园区建设的启示 | 第31-33页 |
第三节 聚类分析相关理论 | 第33-40页 |
一、空间布局理论 | 第33-35页 |
二、聚类分析界定 | 第35-36页 |
三、聚类分析的基础理论 | 第36-38页 |
四、系统聚类相关理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云南省物流园区发展现状研究 | 第40-54页 |
第一节 云南省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 第40-43页 |
一、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第40-41页 |
二、口岸体系初步形成 | 第41-42页 |
三、物流企业迅速成长 | 第42页 |
四、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逐步应用 | 第42-43页 |
五、物流园区建设备受重视 | 第43页 |
第二节 云南省物流园区的SWOT分析 | 第43-51页 |
一、优势(Strengths) | 第44-46页 |
二、劣势(Weakness) | 第46-47页 |
三、机会(Opportunity) | 第47-50页 |
四、威胁(Threats) | 第50-51页 |
第三节 云南省物流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51-54页 |
一、缺乏统一的规划 | 第51-52页 |
二、缺乏现代服务体系的支撑 | 第52页 |
三、物流企业发展参差不齐 | 第52页 |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基于聚类分析云南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分析 | 第54-70页 |
第一节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相关指标确定 | 第54-66页 |
一、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54-55页 |
二、物流园区空间布局指标体系的初选 | 第55-58页 |
三、主成分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58-61页 |
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筛选 | 第61-66页 |
第二节 云南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层次聚类研究 | 第66-70页 |
一、基本步骤 | 第66-68页 |
二、基于系统聚类的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三、聚类分析结果 | 第69-70页 |
第五章 云南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优化建议 | 第70-78页 |
第一节 云南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优化方案 | 第70-76页 |
一、一级核心物流园区 | 第70-71页 |
二、二级物流园区布局 | 第71-73页 |
三、三级级物流园区空间布局 | 第73-76页 |
第二节 措施和建议 | 第76-78页 |
一、推动物流园区资源优化整合 | 第76页 |
二、引导新建物流园区合理布局 | 第76-77页 |
三、促进物流园区标准化建设 | 第77页 |
四、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 | 第77页 |
五、重视科技应用和人才培养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第一节 总结 | 第78-79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附录A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