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对话教学实施中的前理解及其重构研究--基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次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7-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前人的研究综述及反思 | 第8-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2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2 哲学解释学研究视角的确立 | 第14-22页 |
·哲学解释学的研究问题 | 第14-15页 |
·哲学解释学的工具概念 | 第15-19页 |
·哲学解释学的基本观点 | 第19-20页 |
·对话教学研究的哲学解释学视角 | 第20-22页 |
3 当前教师在对话教学实施中的前理解 | 第22-35页 |
·教师的“前有” | 第22-26页 |
·教师的“前见” | 第26-28页 |
·教师的“前把握” | 第28-35页 |
4 教师前理解下的对话教学 | 第35-48页 |
·对话教学的目标:只见双基,无视理解 | 第35-37页 |
·对话教学的内容:学科本质难突出,情感思想被抽离 | 第37-42页 |
·对话教学的过程:运行单向化,互动表面化 | 第42-44页 |
·对话教学的形式:单一片面,缺乏立体 | 第44-48页 |
5 教师前理解的重构 | 第48-68页 |
·重构的原因 | 第48-50页 |
·重构的路径 | 第50-60页 |
·重构的瓶颈 | 第60-63页 |
·重构的模式 | 第63-68页 |
结束语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