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现金分红政策与盈余管理行为--基于公开增发公司的经验证据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目录第12-15页
1. 引言第15-2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9页
     ·研究背景第15-18页
     ·研究意义第18-19页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9-22页
     ·研究思路第19-22页
     ·研究内容第22页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22-26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研究框架第23-26页
   ·研究的预期创新第26-27页
2. 制度背景与文献综述第27-39页
   ·我国再融资监管制度演进第27-28页
   ·文献综述第28-38页
     ·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第28-30页
     ·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第30-34页
     ·再融资、现金股利、盈余管理相关关系的研究第34-38页
   ·文献评述第38-39页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39-45页
   ·现金持有理论第39-40页
   ·盈余管理的动机理论第40-41页
     ·资本市场动机第40-41页
     ·契约动机第41页
     ·政治成本动机第41页
   ·研究假设第41-45页
4. 研究设计第45-54页
   ·样本选择第45-46页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第46-47页
   ·盈余管理的衡量第47-49页
     ·应计盈余管理的衡量第47-48页
     ·真实盈余管理的衡量第48-49页
   ·构建的计量模型第49-54页
     ·被解释变量第50页
     ·解释变量第50-51页
     ·控制变量第51-54页
5.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54-74页
   ·公开增发公司现金分红情况分析第54-60页
     ·上市公司增发融资方式选择的变化第54-55页
     ·公开增发公司增发前现金分红比例的分布情况第55-58页
     ·公开增发前后现金分红比例的趋势变化第58-60页
   ·描述性统计第60-66页
     ·公开增发前样本公司盈余管理的描述性统计第60-63页
     ·不同分红门槛时期样本公司公开增发前盈余管理的描述性统计第63-65页
     ·不同分红门槛时期可怀疑公司的描述性统计第65-66页
   ·相关性分析第66-68页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第68-72页
     ·不同分红门槛值时期公开增发公司增发前盈余管理检验第68-70页
     ·不同分红门槛时期“可怀疑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检验第70-72页
   ·稳健性检验第72-74页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74-81页
   ·研究结论第74-75页
   ·政策建议第75-79页
     ·实现所有再融资方式均与现金分红挂钩第75页
     ·优化现金分红的制度设计,实现现金分红与公开增发融资的实质性挂钩第75-77页
     ·加强对再融资后现金股利分配水平以及再融资间隔期的规定第77页
     ·明确监管目标,加强监管力度第77-78页
     ·改革其他配套措施第78-79页
   ·研究的局限性第79页
     ·变量设计的局限性第79页
     ·模型设计的缺陷第79页
   ·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8页
后记第88-90页
致谢第90-92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管性别差异化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以SJ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