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8所高职院校的调查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一、引言第11-29页
 (一) 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 理论意义第12页
  2. 现实意义第12-13页
 (三)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3-18页
  1. 基本概念第13-15页
  2. 理论基础第15-18页
 (四)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8-25页
  1. 国外研究综述第18-21页
  2. 国内研究综述第21-25页
 (五) 研究思路第25-26页
 (六) 研究框架图与研究工具第26-29页
  1. 研究框架图第26-28页
  2. 研究工具第28-29页
二、8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实证第29-38页
 (一) 问卷的编制第29-30页
  1. 教师访谈问卷的编制第29页
  2. 教师调查问卷的编制第29-30页
 (二) 研究对象第30页
 (三) 样本描述第30-33页
 (四) 教师职业能力结构探析第33-38页
  1. 能力结构因子第33-36页
  2. 能力结构因子信效度第36-37页
  3. 能力结构模型第37-38页
三、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第38-47页
 (一) 可识别的影响因素探索第38-40页
 (二) 可识别的影响因素信效度第40-42页
  1. 信度分析第40-41页
  2. 效度分析第41-42页
 (三) 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第42页
 (四) 主客观因素对结构性能力的影响分析第42-45页
  1. 主客观因素对结构性能力影响的模型第42-44页
  2. 主观因素对各能力的影响第44页
  3. 客观因素对各能力的影响第44-45页
 (五) 实证总模型及分析第45-47页
  1. 实证总模型图第45-46页
  2. 实证总模型分析第46-47页
四、教师职业能力水平与差异第47-61页
 (一) 教师职业能力总水平第47-48页
 (二) 教师职业能力总水平差异第48-61页
  1. 不同人口学背景教师职业能力的差异第48-52页
  2. 不同类别教师职业能力的差异第52-55页
  3. 不同职称等级教师职业能力的差异第55-61页
五、研究结论与思考第61-65页
 (一) 研究结论第61-63页
  1. 教师的职业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级第61页
  2. 提升成长动力可以提高技术研发和组织管理能力第61页
  3. 增加教师的“学习时间”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第61-62页
  4. 完善激励、职称晋升政策可以提高教师核心职业能力第62页
  5. 提高培训效果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第62页
  6. 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可以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第62-63页
 (二) 研究思考第63-64页
  1. 创新高职院校办学体制第63页
  2. 创新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第63页
  3. 健全高职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第63页
  4.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贯穿于高职院校发展的始终第63-64页
  5.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第64页
 (三) 研究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附录一第67-68页
附录二第68-74页
附录三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下一篇:体育强国目标下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现状与改革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