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引言 | 第12-21页 |
·芒萁的概述 | 第12-14页 |
·芒萁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布 | 第12页 |
·芒萁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芒萁的生态效应 | 第13-14页 |
·光强对植物影响的研究 | 第14-17页 |
·植物光抑制现象 | 第14页 |
·植物对光抑制的保护机制 | 第14-17页 |
·光强对植物生长形态性状的影响 | 第14-15页 |
·光强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15-16页 |
·光强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植物枯落叶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枯落叶的效应 | 第17-18页 |
·枯落叶的物理效应 | 第17-18页 |
·枯落叶的化学效应 | 第18页 |
·枯落叶的生物学效应 | 第18页 |
·枯落叶的化感作用及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凋落物的化感作用 | 第18-19页 |
·枯落叶化感作用机理 | 第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叶对芒萁光响应过程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21-38页 |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1页 |
·试验期间温度状况 | 第21-22页 |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供体植物 | 第22页 |
·受体植物 | 第22-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光响应参数的测定和拟合 | 第23-24页 |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6页 |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落叶覆盖下芒萁叶片的光响应过程 | 第24页 |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对芒萁叶片光响应过程的影响 | 第24-30页 |
·光强与枯落叶覆盖对芒萁叶片光响应过程的影响 | 第24-27页 |
·光强与枯落叶覆盖对芒萁叶片光合参数拟合值分析 | 第27-30页 |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对芒萁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 第30-36页 |
·光强与枯落叶覆盖对芒萁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30-35页 |
·光强与枯落叶及其交互作用对芒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3.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叶对芒萁色素含量及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 | 第38-55页 |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38页 |
·试验期间温度状况 | 第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试验设计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8-39页 |
·反射光谱数据采集和处理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54页 |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对芒萁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39-47页 |
·光强与枯落叶覆盖对芒萁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39-46页 |
·光强与枯落叶覆盖对芒萁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影响比较 | 第46-47页 |
·10 月份不同处理对芒萁叶片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 | 第47-54页 |
·光强与枯落叶覆盖处理下芒萁叶片的反射光谱特性 | 第47-49页 |
·光强与枯落叶覆盖处理下芒萁叶片反射光谱的三边特征 | 第49-51页 |
·芒萁光谱反射率和一阶微分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 | 第51-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4.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落叶对芒萁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5-65页 |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方法 | 第55-57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55页 |
·试验期间温度状况 | 第55页 |
·试验材料 | 第55页 |
·试验设计 | 第55页 |
·试验方法 | 第55-57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55-56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56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 第56-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3页 |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处理下芒萁叶片体内 SOD 活性的变化 | 第57-59页 |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处理下芒萁叶片体内 POD 活性的变化 | 第59-61页 |
·光强与 4 种乔木枯落叶覆盖处理下芒萁叶片体内 CAT 活性的变化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5. 光强与枯落叶处理对芒萁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65-73页 |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方法 | 第65-66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65页 |
·试验期间温度状况 | 第65页 |
·试验材料 | 第65页 |
·试验设计 | 第65页 |
·试验方法 | 第65-66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65-66页 |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6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6-71页 |
·芒萁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66-69页 |
·芒萁体内丙二醛(MDA)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69-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6. 讨论与结论 | 第73-81页 |
·讨论 | 第73-79页 |
·光强与枯落叶处理下芒萁光响应变化 | 第73-74页 |
·光强与枯落叶处理对芒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74-76页 |
·光强与枯落叶处理下芒萁光合色素及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 | 第76-77页 |
·光强与枯落叶处理对芒萁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77-78页 |
·光强与枯落叶处理对芒萁体芒萁叶片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个人简介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