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的提出 | 第9-29页 |
·案例:存在价值认同不足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 | 第9-13页 |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成果与不足 | 第10-11页 |
·分析:概念内涵模糊与典型策略的缺憾 | 第11-13页 |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的教育质量观 | 第13-18页 |
·专业课程群的内涵性质量观 | 第13-15页 |
·专业课程群的市场性质量观 | 第15-17页 |
·专业课程群的服务性质量观 | 第17-18页 |
·专业课程群的基本内涵与课程发展取向 | 第18-23页 |
·专业课程群的内涵及其职业族群理念 | 第19-21页 |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机制性动力取向 | 第21-22页 |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开放性结构取向 | 第22-23页 |
·专业课程群的理论基础:专业培养逻辑的转换 | 第23-29页 |
·专业的多元化内涵与教育公平的课程起点 | 第24-25页 |
·专业论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及其效率缺陷 | 第25-27页 |
·课程即学习资源与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变革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想基础 | 第29-56页 |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专业课程群的迫切性 | 第29-35页 |
·高职升本的体系性困境与功能体系的内涵建设 | 第30-32页 |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形式与成本收益瓶颈 | 第32-33页 |
·高职教育专业的单一职能与课程价值的有限性 | 第33-35页 |
·“社会使命感”与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社会基础 | 第35-41页 |
·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与演进历程 | 第36-37页 |
·中国大学精神的本土性与社会性 | 第37-38页 |
·大学精神的先发优势与高职院校的抉择 | 第38-40页 |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社会使命感 | 第40-41页 |
·“生成性课程”:专业课程群的学习基础 | 第41-48页 |
·“终身学习”与学习生活的实在性 | 第42-43页 |
·“师生关系”与教学活动的交往性 | 第43-45页 |
·“教师事业”与学校课程的生成性 | 第45-46页 |
·“课程职权”与课程建设的责任人 | 第46-48页 |
·“技术性知识”:专业课程群的经济基础 | 第48-55页 |
·“知识经济”与专业课程的国家主义取向 | 第49-50页 |
·“技术知识”与专业课程的先进产业取向 | 第50-52页 |
·“劳动价值”与专业课程的人力资本取向 | 第52-53页 |
·“市场导向”与专业课程的自主学习取向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群的运行体制建设 | 第56-76页 |
·选课学分制: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制度平台 | 第56-62页 |
·“选课制”:学分制的起源与基础 | 第56-58页 |
·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历史与特点 | 第58-59页 |
·高等学校学分制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 第59-61页 |
·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意义与取向 | 第61-62页 |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实体性机构 | 第62-67页 |
·集体审议:课程战略中心和校长决策智库 | 第63-64页 |
·课程中心:学习资源中心和职业指导基地 | 第64-66页 |
·专业院系:课程研发中心和教师成长平台 | 第66-67页 |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群的保障性制度 | 第67-74页 |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学校财政制度保障 | 第67-70页 |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教学组织形式保障 | 第70-72页 |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学业质量评价保障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群的课程资源设计 | 第76-94页 |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计概述 | 第76-82页 |
·课程设计的相关概念与基本内涵 | 第76-79页 |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计的实施主体 | 第79-80页 |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计的制约机制 | 第80-82页 |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计的典型模式述评 | 第82-88页 |
·双元制教育与学徒式的课程设计模式 | 第83-84页 |
·模块化和培训包课程设计模式 | 第84-85页 |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设计模式 | 第85-86页 |
·高职院校的学校本位设计模式 | 第86-88页 |
·“技术学习结构”导向的专业课程设计 | 第88-93页 |
·技术学习:回归课程目标的课程设计逻辑起点 | 第88-90页 |
·技术学习导向课程设计的价值诉求与理论基础 | 第90-91页 |
·技术学习取向课程设计的主要方面与基本原则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五章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的教育价值诉求 | 第94-114页 |
·从“公平与质量”到高等职业教育价值论 | 第94-101页 |
·教育价值的具体性与教育价值论路径 | 第94-96页 |
·教育质量研究对于教育价值论的启示 | 第96-97页 |
·教育价值的基本维度与方法的辩证性 | 第97-99页 |
·高职教育价值论路径的基本假设 | 第99-101页 |
·教育公平的困境与教育价值的现实主义态度 | 第101-107页 |
·教育公平的技术论路径与所谓的选择功能 | 第101-103页 |
·教育公平的社会调控论与难行的公共产品 | 第103-105页 |
·教育价值的现实化取向与最初的效率优先 | 第105-107页 |
·教育价值公平教育中的剩余价值关系 | 第107-112页 |
·教育价值的国民经济学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 | 第107-109页 |
·教育劳动的交换价值与教育中的剩余价值关系 | 第109-110页 |
·教育的广义资本论与教育价值的利益攸关者 | 第110-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4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124-125页 |
一、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论文 | 第124页 |
二、转载情况 | 第124页 |
三、参加或主持课题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