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4页 |
·人力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 | 第9-10页 |
·知识经济的核心价值观──能力本位 | 第10-12页 |
·职业能力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 | 第12-13页 |
·职业能力培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 第13-14页 |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 第14-17页 |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职业教育 | 第17-18页 |
·职业能力 | 第18页 |
·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 第18-21页 |
·研究视角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概述 | 第21-35页 |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能力的理论 | 第21-26页 |
·“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 | 第22-24页 |
·关于主体能力内涵的理解 | 第24-25页 |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第25-26页 |
·心理学关于能力的理论 | 第26-29页 |
·管理学关于能力的理论 | 第29-32页 |
·教育学关于能力的理论 | 第32-35页 |
第三章 职业能力理论研究与探索 | 第35-69页 |
·职业能力理论的形成与演进 | 第35-45页 |
·发展中的职业理论 | 第35-38页 |
·职业能力理论的发展 | 第38-41页 |
·国内学者对职业能力的主要研究 | 第41-44页 |
·职业能力理论对职业教育学的贡献 | 第44-45页 |
·职业能力的内涵 | 第45-66页 |
·相关概念辨析 | 第45-53页 |
·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文本中的“职业能力” | 第53-54页 |
·职业能力内涵的国别比较 | 第54-63页 |
·本文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界定 | 第63-66页 |
·职业能力的特征 | 第66-69页 |
第四章 职业能力的培养 | 第69-90页 |
·职业能力形成与提升的机理 | 第69-76页 |
·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是知识、技能和态度内化、迁移、整合的过程 | 第69-73页 |
·职业能力的提升是在职业实践中实现的 | 第73-74页 |
·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协调发展的规律 | 第74-75页 |
·身体能力是职业能力得以实现的基础 | 第75-76页 |
·职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76-79页 |
·先天性因素对职业能力的影响 | 第76-77页 |
·家庭因素对职业能力的影响 | 第77页 |
·学校教育因素对职业能力的影响 | 第77-78页 |
·职业实践活动对职业能力的影响 | 第78-79页 |
·职业能力形成与积累的主要模式 | 第79-90页 |
·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能力形成与积累 | 第79-84页 |
·在职培训与职业能力的形成与积累 | 第84-85页 |
·“工作场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形成与积累 | 第85-90页 |
第五章 职业能力的评价 | 第90-120页 |
·职业能力评价在我国的发展 | 第90-93页 |
·工人考核阶段(1949——1992) | 第90-91页 |
·职业技能鉴定阶段(1993——2003) | 第91-92页 |
·技能人才评价阶段(2004 以来) | 第92-93页 |
·职业能力的测评 | 第93-106页 |
·“考试”与“测评”的差异 | 第93-95页 |
·职业能力测评的意义与要点 | 第95-97页 |
·职业能力测评的内容 | 第97-99页 |
·职业能力测评工具的设计和开发 | 第99-101页 |
·职业能力测评的困难 | 第101-106页 |
·职业能力的认证 | 第106-120页 |
·认证与第三方认证 | 第107-108页 |
·职业能力认证的国际比较 | 第108-115页 |
·职业能力认证制度设计 | 第115-12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120-124页 |
·研究结论 | 第120-122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