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1页 |
·引言 | 第9-11页 |
·柴油机排放法规日益严格 | 第11-12页 |
·内燃机替代燃料的发展与现状 | 第12-15页 |
·二甲醚—柴油机的优势替代燃料 | 第15-30页 |
·二甲醚的物理参数及特性 | 第15-17页 |
·车用二甲醚的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二甲醚发动机燃油供给喷射系统 | 第18-27页 |
·二甲醚发动机研究中的技术难点问题 | 第27-30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新型二甲醚共轨喷射系统原理和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54页 |
·新型二甲醚喷油器工作原理 | 第31-37页 |
·常规机械喷油器 | 第31-32页 |
·共轨式电控喷油器 | 第32-34页 |
·新型二甲醚共轨喷油器工作原理的提出 | 第34-37页 |
·二甲醚共轨系统的原理和设计 | 第37-40页 |
·新型二甲醚共轨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37-38页 |
·压力转换器的设计原理及结构 | 第38-40页 |
·新型二甲醚喷油器喷射过程的计算模型 | 第40-52页 |
·喷油器喷射过程的动态模型的数学原理 | 第41-45页 |
·电路系统 | 第41-42页 |
·磁路系统 | 第42页 |
·机械运动系统 | 第42-43页 |
·液力系统 | 第43-45页 |
·二甲醚喷油器电磁阀三维电磁仿真建模 | 第45-49页 |
·电磁阀结构 | 第45-47页 |
·电磁场有限元建模 | 第47-48页 |
·三维电磁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48-49页 |
·二甲醚共轨系统的一维液力仿真建模 | 第49-52页 |
·二甲醚的热物性参数 | 第49-50页 |
·二甲醚共轨系统的模型假设 | 第50-51页 |
·二甲醚共轨系统一维液力计算模型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二甲醚共轨喷射系统的仿真研究 | 第54-80页 |
·二甲醚喷油器的仿真研究 | 第54-73页 |
·二甲醚电控喷油器电磁仿真研究 | 第55-65页 |
·导磁材料对电磁阀响应特性的影响 | 第55-58页 |
·线圈匝数对电磁阀的响应特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衔铁结构对电磁阀响应特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主工作间隙和残余间隙对电磁阀响应特性的影响 | 第60-63页 |
·其它参数对电磁阀响应特性的影响 | 第63-65页 |
·二甲醚电控喷油器工作过程的液力仿真研究 | 第65-73页 |
·自由升程对喷油特性的影响 | 第66-68页 |
·有效升程对喷油特性的影响 | 第68-70页 |
·弹簧预紧力对喷油特性的影响 | 第70页 |
·衔铁质量对喷油特性的影响 | 第70-71页 |
·共轨压力和背压对喷油特性的影响 | 第71-72页 |
·预喷射对主喷的影响 | 第72-73页 |
·二甲醚共轨系统的一维流动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3-78页 |
·共轨管内径的影响 | 第74页 |
·高压输油管内径和长度的影响 | 第74-75页 |
·高压喷油管内径的影响 | 第75-76页 |
·高压喷油管管长的影响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四章 二甲醚共轨喷射系统的喷油特性实验研究 | 第80-96页 |
·二甲醚喷油规律测试仪的开发 | 第81-87页 |
·喷油规律的测试原理 | 第81-83页 |
·测试装置容腔容积的参数确定 | 第83-84页 |
·二甲醚喷油规律测试系统设计 | 第84-87页 |
·测试系统的硬件配置及传感器 | 第85-86页 |
·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86-87页 |
·二甲醚喷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7-95页 |
·二甲醚喷油特性的仿真和实验对比 | 第87-89页 |
·共轨压力及背压对喷油特性的影响 | 第89-91页 |
·自由升程对油量特性的影响 | 第91页 |
·有效升程对油量特性的影响 | 第91-92页 |
·预喷射的实验分析 | 第92-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五章 二甲醚共轨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多维数值模拟计算 | 第96-110页 |
·二甲醚发动机的多维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96-99页 |
·几何模型及网格的建立 | 第96-97页 |
·计算初始参数及边界的确定 | 第97-98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98-99页 |
·二甲醚与柴油的燃烧过程对比分析 | 第99-102页 |
·喷射压力和喷油提前角对二甲醚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102-106页 |
·预喷射对二甲醚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0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