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的研究 | 第12-17页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12-13页 |
·基础培养基的选择 | 第13-14页 |
·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中激素的应用 | 第14-17页 |
·生长素类激素的应用 | 第14-15页 |
·细胞分裂素类激素的应用 | 第15-16页 |
·其它类别激素的应用 | 第16-17页 |
·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的研究 | 第17-22页 |
·马铃薯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机理 | 第20-21页 |
·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的方法 | 第21-22页 |
·影响农杆菌介导植物基因转化的因素 | 第22页 |
·关于乙烯的研究 | 第22-24页 |
·ERFs 类转录因子的研究 | 第24-26页 |
·ERFs 转录因子的分类 | 第25页 |
·ERFs 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 | 第25页 |
·ERFs 转录因子的功能 | 第25-26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6-2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青薯 9 号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9-4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9-34页 |
·供试材料 | 第29-30页 |
·供试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30-31页 |
·用于无菌苗扩繁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30页 |
·用于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30页 |
·用于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 | 第30-31页 |
·茎段和叶片两个不同外植体材料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1页 |
·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1页 |
·不同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的筛选 | 第31-33页 |
·6-BA,NAA 和 2,4-D 对分化的影响 | 第31-32页 |
·反式玉米素核苷(ZTR)对分化的影响 | 第32页 |
·NAA,6-BA 和 GA_3对分化的影响 | 第32页 |
·ZTR,NAA,6-BA 和 GA_3对分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添加活性炭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33页 |
·GA_3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33页 |
·不同外植体以及光照诱导的愈伤组织对分化的影响 | 第33页 |
·生根培养 | 第33-34页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4页 |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形成愈伤组织质量的影响 | 第34-37页 |
·不同的外植体材料以及采光条件对青薯 9 号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7-38页 |
·愈伤组织分化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NAA、2,4-D 和 6-BA 诱导青薯 9 号愈伤组织分化的试验结果 | 第38-40页 |
·不同浓度的 ZTR 诱导青薯 9 号愈伤组织分化的试验结果 | 第40页 |
·NAA、6-BA 和 GA_3诱导青薯 9 号愈伤组织分化的试验结果 | 第40-41页 |
·NAA、6-BA、GA_3和 ZTR 诱导青薯 9 号分化的试验结果 | 第41-42页 |
·添加活性炭对青薯 9 号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GA_3对青薯 9 号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外植体以及光照诱导愈伤组织对分化的影响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第3章 农杆菌介导的 ERFs 类转录因子的遗传转化研究 | 第46-6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7-53页 |
·植物材料 | 第47页 |
·农杆菌菌株 | 第47页 |
·抗生素、选择试剂及其浓度设置 | 第47-48页 |
·转化方法 | 第48-49页 |
·农杆菌工程菌的培养、活化以及生长曲线的确定 | 第48页 |
·外植体的预培养 | 第48页 |
·外植体的转化 | 第48页 |
·转化体的筛选与抗性芽的获得 | 第48-49页 |
·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49-53页 |
·头孢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49页 |
·抗性标记抗生素对生根压力的选择 | 第49页 |
·抗性标记抗生素对愈伤组织形成压力的选择 | 第49-50页 |
·抗生素的抑菌效果 | 第50页 |
·叶片和茎段的遗传转化效果比较 | 第50页 |
·外植体的预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50-51页 |
·农杆菌生长状态对转化的影响 | 第51页 |
·侵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51页 |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51-52页 |
·乙酰丁香酮对转化的影响 | 第52页 |
·不同侵染方式对转化的影响 | 第52-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65页 |
·农杆菌工程菌生长曲线的确定 | 第53-55页 |
·头孢霉素(Cef)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55页 |
·抗性标记抗生素对生根压力的选择 | 第55-57页 |
·抗性标记抗生素对愈伤组织形成压力的选择 | 第57-59页 |
·抗生素的抑菌效果 | 第59-60页 |
·叶片和茎段的遗传转化效果比较 | 第60页 |
·外植体的预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60-61页 |
·农杆菌生长状态对转化的影响 | 第61-62页 |
·侵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62页 |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62-63页 |
·乙酰丁香酮对转化的影响 | 第63-64页 |
·不同侵染方式对转化的影响 | 第64-65页 |
·ERFs 抗性植株的获得 | 第65页 |
·讨论 | 第65-69页 |
·外植体材料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65-66页 |
·预培养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66页 |
·农杆菌的浓度以及侵染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66-67页 |
·共培养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67页 |
·抑菌剂和标记抗生素选择压力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67-69页 |
第4章 讨论 | 第69-73页 |
·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研究 | 第69-71页 |
·马铃薯遗传转化的研究 | 第71-72页 |
·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建议 | 第72-7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录 | 第85-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