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云南省弥勒县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 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 论文框架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22页 |
第一节 县域经济的基本内涵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国外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一、 发展经济学理论 | 第14-16页 |
二、 区域经济学理论 | 第16-18页 |
三、 基于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县域经济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国内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 第22-27页 |
第一节 基本分类 | 第22-25页 |
一、 县域主导产业视角的发展模式 | 第22-23页 |
二、 空间地域视角的发展模式 | 第23-24页 |
三、 生产要素及资产所有权视角的发展模式 | 第24页 |
四、 经济运行机制视角的发展模式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几种县域经济发展典型模式分析 | 第25-27页 |
一、 意大利模式 | 第25-26页 |
二、 日本模式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弥勒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 第27-34页 |
第一节 现实基础 | 第27-30页 |
一、 经济实力 | 第27页 |
二、 基础设施 | 第27-28页 |
三、 产业基础 | 第28-29页 |
四、 生态环境 | 第29页 |
五、 社会事业 | 第29-30页 |
六、 资源状况 | 第30页 |
七、 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 第30页 |
第二节 发展环境 | 第30-34页 |
一、 挑战 | 第30-31页 |
二、 机遇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弥勒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构想 | 第34-52页 |
第一节 发展定位和思路 | 第34-35页 |
一、 发展定位 | 第34-35页 |
二、 发展思路 | 第35页 |
第二节 空间布局 | 第35-38页 |
一、 特色县城 | 第35-36页 |
二、 产业布局 | 第36-37页 |
三、 特色小镇 | 第37-38页 |
第三节 重点任务 | 第38-52页 |
一、 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 第38-40页 |
二、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 | 第40-42页 |
三、 全面加强招商引资 | 第42-43页 |
四、 着力发展民营经济 | 第43-44页 |
五、 着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 第44-46页 |
六、 着力建设美丽弥勒 | 第46-48页 |
七、 着力构建和谐弥勒 | 第48-52页 |
第五章 弥勒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 第52-58页 |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 第52页 |
第二节 创新机制体制 | 第52-54页 |
第三节 完善政策支持 | 第54-56页 |
第四节 扩大对外宣传 | 第56-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