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时期的创作诉求--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文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30页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 第10-13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第三节 论述对象的厘定 | 第19-25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意义 | 第25-30页 |
第一章 文学史忽视的个性创作 | 第30-62页 |
第一节 异质的“第二种忠诚” | 第31-38页 |
第二节 “文艺无为而治”的践行 | 第38-49页 |
第三节 “写实文学”的遭遇 | 第49-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二章 形式探索中的现实关注 | 第62-104页 |
第一节 “实验戏剧”的人文性 | 第64-79页 |
第二节 “仿意识流”的两面性 | 第79-91页 |
第三节 “新诗潮”的介入性 | 第91-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4页 |
第三章 创作策略中的曲折表达 | 第104-142页 |
第一节 婚姻家庭叙事中的社会控诉 | 第105-115页 |
第二节 “历史”的虚构与“现实”的影射 | 第115-130页 |
第三节 “偶然喜剧”表现的“必然悲剧” | 第130-139页 |
本章小结 | 第139-142页 |
第四章 文学主潮中的政治诉求 | 第142-168页 |
第一节 “文革”人道灾难的揭示 | 第144-151页 |
第二节 “新时期”人道问题的提出 | 第151-157页 |
第三节 赞颂与鞭挞之间的价值立场 | 第157-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164-168页 |
结语 | 第168-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174-182页 |
附录 | 第182-210页 |
后记 | 第210-2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