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研究--以上海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第12页
     ·就业形式的改变第12-13页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分割的现状第13-14页
   ·文献综述第14-22页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方式的选择第14-17页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型分析第17-19页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制约因素第19-21页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政策建议第21-22页
     ·文献评述第22页
   ·研究思路第22-24页
第二章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理论基础第24-31页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相关概念界定第24页
     ·基本养老保险第24页
     ·制度衔接第24页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理论依据第24-26页
     ·公共物品第24-25页
     ·社会公平第25-26页
     ·城乡一体化第26页
   ·制度衔接的基本原则第26-27页
   ·衔接的必要性第27-29页
     ·适应城乡间人口流动发展趋势的内在要求第27-28页
     ·有助于破除城乡间社会保障二元化第28页
     ·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第28-29页
   ·衔接的基本条件第29-31页
     ·参保对象流动性大第29-30页
     ·参保对象参保情况较为稳定第30-31页
第三章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探索与实践第31-38页
   ·郑州第31-33页
     ·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第32-33页
     ·城乡居民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衔接第33页
     ·城乡居民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衔接第33页
   ·天津第33-35页
     ·城乡居民、农籍职工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第34-35页
   ·浙江第35-36页
     ·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第36页
     ·城乡居民与原农村养老保险的衔接第36页
   ·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上海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与现状分析第38-57页
   ·“农保”、“”居保、“城保”的发展历程第38-41页
     ·“城保”第38-39页
     ·“新农保”第39-40页
     ·“居保”第40-41页
   ·三大制度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第41-47页
     ·覆盖人群比较第41-43页
     ·筹资模式比较第43-44页
     ·筹资水平比较第44-46页
     ·小结第46-47页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现状的实证分析第47-57页
     ·问卷说明第48页
     ·调查数据分析第48-57页
第五章 上海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制约因素分析第57-77页
   ·制约因素的定性分析第58-59页
   ·参保者内在制约因素的定量分析第59-70页
     ·因素选取原则第59-60页
     ·制约衔接的因素确定第60-61页
     ·调查情况说明第61-62页
     ·二项 Logistic 回归模型第62页
     ·Logistic 回归分析第62-70页
   ·参保者外在制约因素的定量分析第70-77页
     ·制约因素及研究法方法第70-71页
     ·Logistic 回归分析第71-77页
第六章 上海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方案设计第77-100页
   ·可行性分析第77-83页
     ·上海衔接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经济基础第77-80页
     ·上海农村人口的个人支付能力第80-81页
     ·上海市财政的投入能力第81-83页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目标模式第83-87页
     ·模型假设第84页
     ·目标模型第84-87页
   ·目标模式检验第87-94页
     ·养老金给付模型第87-91页
     ·个人缴费测算第91-93页
     ·补偿测算第93-94页
   ·目标模式可持续性分析第94-100页
     ·经济运行情况第95-97页
     ·财政收入情况第97-98页
     ·农村居民数量第98-100页
第七章 完善上海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对策建议第100-105页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制度整合第100-102页
     ·增加财政投入第100-101页
     ·扩大居保覆盖率第101页
     ·提高新农保统筹层次第101-102页
   ·构建衔接平台,为实现城乡一体养老保险做准备第102-103页
     ·构建开放式衔接平台第102页
     ·分阶段进行衔接第102-103页
   ·推进相关制度改革,消除衔接阻碍第103页
     ·户籍制度第103页
     ·制定统一的法律规范第103页
   ·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第103-105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4页
附录第114-120页
 附录一第114-116页
 附录二第116-118页
 附录三第118-12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应评价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下一篇:未就业大学生医疗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