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综述 | 第16-23页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 | 第16-20页 |
·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研究 | 第20-22页 |
·研究评述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分析与实践 | 第27-38页 |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界定 | 第27页 |
·全民养老的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贝弗里奇的福利国家思想 | 第27-28页 |
·社会公平理论 | 第28-29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9-30页 |
·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 第30-32页 |
·完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30-31页 |
·促进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 第31页 |
·缓解不断加剧的养老压力 | 第31-32页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 第32-38页 |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 第32-35页 |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国内实践 | 第35-38页 |
第三章 郑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 第38-44页 |
·郑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概况 | 第38-39页 |
·郑州市概况 | 第38页 |
·郑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38-39页 |
·郑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特点 | 第39-44页 |
·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39-42页 |
·制度设计的主要特点 | 第42-44页 |
第四章 郑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效果的调查分析 | 第44-73页 |
·调查设计 | 第44-45页 |
·调查目的 | 第44页 |
·问卷设计 | 第44-45页 |
·抽样方法 | 第45页 |
·调查实施过程 | 第45-46页 |
·调查数据分析 | 第46-71页 |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描述性分析 | 第46-50页 |
·调查对象对居保制度认知状况分析 | 第50-53页 |
·调查对象参保状况分析 | 第53-70页 |
·调查对象参保满意度分析 | 第70-71页 |
·调查结论 | 第71-73页 |
第五章 郑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应的评价 | 第73-96页 |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效应评价指标体 | 第73-78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73-74页 |
·评价指标选取的说明 | 第74-7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77-78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78-88页 |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第78-81页 |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81-86页 |
·指标权重的结果 | 第86-88页 |
·郑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效应分析 | 第88-92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 第88页 |
·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88-91页 |
·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91页 |
·计算综合量分 | 第91-92页 |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92-96页 |
·城乡居保制度公平性有待加强 | 第92-93页 |
·城乡居保制度回应度需进一步提升 | 第93-94页 |
·对城乡居保制度的可持续性关注不足 | 第94-96页 |
第六章 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96-100页 |
·着力完善缴费和财政补贴机制,维护制度公平 | 第96-97页 |
·建立差别缴费长效机制 | 第96页 |
·建立政府财政补贴长效机制 | 第96-97页 |
·丰富政策宣传形式,提升制度回应度 | 第97页 |
·保证城乡居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 第97-98页 |
·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与转化 | 第97-98页 |
·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与管理 | 第98页 |
·结合多种养老方式解决老年问题 | 第98-100页 |
·积极倡导和鼓励家庭养老 | 第99页 |
·逐步完善社区和社会支持体系 | 第99-10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00-101页 |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附录 | 第106-11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