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 选题的来源、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选题的来源 | 第1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关于大学生医疗保障的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文献评述 | 第21页 |
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创新点 | 第22页 |
4 研究方法和设计方案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设计方案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4-45页 |
1 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4-25页 |
·社会公平理论 | 第25页 |
2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5-45页 |
·大学生公费医疗阶段 | 第25-30页 |
·大学生商业医疗保险阶段 | 第30-37页 |
·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阶段 | 第37-45页 |
第三章 未就业大学生医疗保障的现状 | 第45-65页 |
1 大学生就业形势 | 第45-51页 |
2 未就业大学生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 | 第51-54页 |
·未就业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的现状 | 第52-53页 |
·未就业大学生商业医疗保险现状 | 第53页 |
·未就业大学生社会医疗救助的现状 | 第53页 |
·未就业大学生补充医疗保险的现状 | 第53-54页 |
3 未就业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 第54-61页 |
·研究过程 | 第54-55页 |
·调查情况及问卷分析 | 第55-61页 |
4 建立新型大学生医疗保障的必要性 | 第61-65页 |
·健康风险 | 第61-62页 |
·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 | 第62-63页 |
·高校未就业大学生缺乏健康投资理念 | 第63页 |
·更好地保障人力资本最大化,促进经济的增长 | 第63-64页 |
·解决医疗保障问题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和谐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 第65-76页 |
1 美国——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相结合 | 第65-67页 |
2 德国——强制性的医疗保险 | 第67-69页 |
3 法国——“世界医疗保险通行证” | 第69-71页 |
4 英国——国民卫生保健体系 | 第71-73页 |
5 新加坡——保健储蓄基金 | 第73-74页 |
6 日本——国民健康医疗保障计划 | 第74-75页 |
7 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未就业大学生医疗保障方案设计及可行性研究 | 第76-90页 |
1 新型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 第76-83页 |
·假设条件 | 第76页 |
·新型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设计原则 | 第76-78页 |
·新型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筹资模式 | 第78-80页 |
·新型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给付模式 | 第80-82页 |
·新型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基金管理 | 第82-83页 |
·新型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经办管理服务 | 第83页 |
2 新型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 第83-90页 |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 第84页 |
·大学生希望建立覆盖未就业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制度 | 第84页 |
·政府的财力支持 | 第84-85页 |
·未就业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支持 | 第85-87页 |
·学校的基金支持 | 第87-88页 |
·社会上其它形式的基金支持 | 第88页 |
·国家医疗服务供给方面的支持 | 第88-90页 |
第六章 解决未就业大学生医疗保障的对策与建议 | 第90-98页 |
1 政府方面 | 第90-93页 |
·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90-91页 |
·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 | 第91页 |
·政府的重视与资金投入 | 第91-92页 |
·毕业生就业统计相关的信息建设 | 第92-93页 |
2 学校方面 | 第93-95页 |
·及时调整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 | 第93页 |
·培养大学生就业力 | 第93-94页 |
·加强专业教育,引入创业教育 | 第94页 |
·提供就业指导 | 第94-95页 |
3 学生方面 | 第95-98页 |
·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 | 第95页 |
·树立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 第95-96页 |
·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 第96页 |
·积极尝试自主创业 | 第96-98页 |
结束语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附录 | 第103-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