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麦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小麦抗纹枯病QTL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1页
 摘要第11页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第11-13页
   ·小麦纹枯病病原学第13-15页
     ·小麦纹枯病的病原种群和融合群第13页
     ·小麦纹枯菌的生理生态和生物学特性第13-14页
     ·小麦纹枯菌的致病性第14页
     ·小麦纹枯菌的侵染过程和致病因素第14-15页
   ·小麦纹枯病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第15-16页
   ·小麦纹枯病的主要防治措施第16-17页
     ·化学防治第16页
     ·生物防治第16页
     ·抗病品种第16-17页
     ·农业防治第17页
   ·小麦对纹枯病的数量抗性第17-22页
     ·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第17-19页
     ·小麦对纹枯病抗性的资源材料第19页
     ·小麦对纹枯病抗性的遗传第19-20页
     ·与小麦抗纹枯病相关的几个物理化学因素第20-21页
     ·小麦抗纹枯病育种第21页
     ·通过转基因途径增强小麦对纹枯病的抗性第21-22页
   ·小麦DNA标记连锁图和QTL定位方法第22-27页
     ·构建作图群体第22-23页
     ·几种DNA标记及其特点第23-26页
     ·小麦DNA标记连锁图及纹枯病抗性QTL定位第26-27页
   ·超亲分离现象第27-28页
   ·小麦对纹枯病抗性研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小麦品种抗病性和纹枯病菌株致病力测定第31-45页
 摘要第31页
   ·试验目的和内容第31页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31-38页
     ·小麦品种及其收集第31-34页
     ·纹枯病菌菌株及其采集第34-36页
     ·小麦品种抗性鉴定第36-37页
     ·菌株致病力测定第37-38页
     ·统计分析第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42页
     ·小麦品种抗病性鉴定第38-40页
     ·菌株致病力测定第40-42页
   ·讨论第42-45页
     ·病情分级问题第42页
     ·纹枯菌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差异问题第42-43页
     ·小麦品种抗病性问题第43-45页
第三章 小麦品种杂交组合Luke×AQ抗纹枯病QTL定位第45-79页
 摘要第45页
   ·试验目的和内容第45-46页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46-55页
     ·供试小麦材料第46页
     ·供试菌株第46-47页
     ·供试小麦材料的成株期纹枯病抗性试验第47-48页
     ·小麦株高和抽穗期的调查以及病原菌的鉴定第48-49页
     ·供试小麦材料的基因型分析第49-54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54页
     ·QTL的测定第54-55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55页
   ·结果与分析第55-74页
     ·供试小麦材料对纹枯病的抗病表现第55-58页
     ·作图群体的基因型分析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第58-67页
     ·纹枯病抗性QTL的测定第67-73页
     ·小麦纹枯病抗性与株高和抽穗期的关系第73-74页
   ·讨论第74-79页
     ·环境因素对小麦纹枯病抗性的影响第74-75页
     ·小麦对纹枯病抗性的QTL第75-76页
     ·小麦纹枯病抗性QTL与株高和抽穗期的关系第76-77页
     ·遗传图谱的群体大小和标记密度第77-79页
第四章 小麦对纹枯病的超亲抗性和QTL累加第79-92页
 摘要第79页
   ·试验目的和内容第79-80页
   ·材料和方法第80-81页
   ·结果与分析第81-90页
     ·田间试验病情表现型及RIL的分布型第81-82页
     ·根据病情表型进行的极端选择第82-85页
     ·不同QTL之间的互作第85页
     ·多个QTL的累加作用第85-90页
   ·讨论第90-92页
     ·QTL的累加作用及其应用价值问题第90-91页
     ·小麦品种Luke中抗纹枯病QTL问题第91页
     ·小麦品种AQ中抗纹枯病QTL问题第91-92页
全文总结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附录第108-117页
 附录A 小麦纹枯病菌株的采集,分离,鉴定,繁殖和保存第108-112页
 附录B 部分参试小麦材料纹枯病病症举例第112-113页
 附录C 试剂配制第113-115页
 附录D 小麦生长发育时期的划分第115-116页
 附录E Luke/AQ组合RIL群体在多态性SSR引物的扩增结果举例第116-117页
作者简介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Elongin C蛋白与甘蔗花叶病毒VPg的分子互作研究
下一篇:稻曲病菌侵染水稻的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