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油田西仁沟区储量报告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油田概况 | 第8-9页 |
·申报储量概况 | 第8页 |
·储量申报与勘探开发简况 | 第8-9页 |
第二章 油田地质特征 | 第9-26页 |
·地层特征 | 第9-12页 |
·地层划分依据 | 第9页 |
·地层对比特征 | 第9-12页 |
·油田构造及圈闭特征 | 第12-13页 |
·沉积特征 | 第13-18页 |
·长2油层组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13-14页 |
·三角洲平原亚相 | 第14页 |
·长2砂体展布特征及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律 | 第14-18页 |
·储层研究 | 第18-23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18页 |
·成岩作用特征 | 第18-20页 |
·物性特征 | 第20页 |
·孔隙类型 | 第20-21页 |
·储层分类与评价 | 第21-23页 |
·储层评价结果 | 第23页 |
·油藏特征 | 第23-26页 |
·圈闭及油藏类型 | 第23页 |
·油水性质 | 第23-25页 |
·温压系统 | 第25页 |
·产能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地质储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单元与储量类别 | 第26-28页 |
·储量计算方法 | 第26页 |
·储量计算单元划分 | 第26-27页 |
·储量类别 | 第27-28页 |
·勘探开发程度 | 第27页 |
·地质研究与认识程度 | 第27页 |
·储量类别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地质储量计算参数 | 第28-45页 |
·含油面积 | 第28页 |
·有效储层下限标准 | 第28-33页 |
·岩性、含油性、物性下限 | 第29-32页 |
·有效厚度的电性标准 | 第32-33页 |
·有效厚度的确定与夹层扣除 | 第33-35页 |
·各计算单元的平均有效厚度 | 第33-34页 |
·有效厚度的确定及夹层扣除原则 | 第34-35页 |
·有效孔隙度 | 第35-38页 |
·岩心分析孔隙度 | 第35-36页 |
·测井解释模型 | 第36-37页 |
·各计算单元平均孔隙度 | 第37-38页 |
·原始含油饱和度 | 第38-44页 |
·测井解释含油饱和度 | 第38-42页 |
·压汞法解释含油饱和度 | 第42-44页 |
·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 | 第44页 |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与气油比 | 第44页 |
·地面原油密度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地质储量与技术可采储量 | 第45-49页 |
·地质储量 | 第45-46页 |
·石油地质储量 | 第45-46页 |
·溶解气储量 | 第46页 |
·技术可采储量 | 第46页 |
·采收率计算方法 | 第46-47页 |
·技术可采储量计算结果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经济可采储量与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 第49-56页 |
·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 第49-50页 |
·净现值法 | 第49页 |
·经济极限法 | 第49-50页 |
·开发方案设计 | 第50-52页 |
·开发指标预测 | 第50-51页 |
·油田年自然递减率 | 第51-52页 |
·经济极限产量及工业油流标准分析 | 第52-53页 |
·经济极限产量分析 | 第52页 |
·工业油流标准分析 | 第52-53页 |
·投资、成本、价格、税率及折现率的确定 | 第53-54页 |
·投资估算 | 第53页 |
·主要经济参数取值 | 第53-54页 |
·经济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计算 | 第54-56页 |
第七章 储量综合评价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详细摘要 | 第6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