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气田桃2、桃7井区下古气藏开发潜力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地质特征研究 | 第9-61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9-10页 |
| ·地层划分及特征分析 | 第10-14页 |
| ·地层划分方案 | 第10-11页 |
| ·岩性特征 | 第11-12页 |
| ·标志层特征 | 第12页 |
| ·地层划分结果 | 第12-14页 |
| ·构造特征研究 | 第14-16页 |
| ·研究区构造特征研究 | 第14-16页 |
| ·沉积相研究 | 第16-33页 |
| ·沉积微相划分标志 | 第17-18页 |
|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 | 第18-21页 |
| ·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 第21-33页 |
| ·成岩作用研究 | 第33-38页 |
| ·成岩环境 | 第34页 |
|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 第34-38页 |
| ·储层特征研究 | 第38-58页 |
| ·岩性特征 | 第38-42页 |
| ·物性特征 | 第42-48页 |
| ·孔隙结构 | 第48-54页 |
| ·非均质性 | 第54-57页 |
| ·流体特点 | 第57-58页 |
| ·随钻效果分析 | 第58-61页 |
| 第二章 桃2、桃7井区下古气藏分布规律研究 | 第61-64页 |
| ·构造对气藏分布规律的影响 | 第61页 |
| ·沉积相对气藏分布规律的影响 | 第61-62页 |
| ·成岩作用对气藏分布规律的影响 | 第62-64页 |
| ·不同的成岩环境与孔隙演化 | 第62页 |
| ·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 第62-64页 |
| 第三章 地质储量计算 | 第64-83页 |
|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64-80页 |
| ·计算方法的选取 | 第64页 |
| ·气层厚度变化特征 | 第64-72页 |
| ·含气饱和度变化特征 | 第72-80页 |
| ·储量计算结果 | 第80-83页 |
| 第四章 已投产区生产动态分析、评价 | 第83-98页 |
| ·试气成果评价 | 第83-84页 |
| ·压降特点及目前压力分布 | 第84-96页 |
| ·压降特点分析 | 第84-95页 |
| ·目前压力分布 | 第95-96页 |
| ·气井动储量、单井控制范围初步落实与评价 | 第96-98页 |
| 第五章 桃2、桃7井区下古气藏开发潜力评价 | 第98-110页 |
| ·综合评价气藏特征 | 第98-100页 |
| ·气藏评价参数的选取 | 第98-99页 |
| ·评价结果 | 第99-100页 |
| ·筛选有利区 | 第100-108页 |
| ·开发对策建议 | 第108-110页 |
| 结论与认识 | 第110-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1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5-116页 |
| 详细摘要 | 第116-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