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

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7-8页
详细摘要第8-11页
Detailed Abstract第11-16页
引言第16-28页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及价值第17-19页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第17页
  (二)问题的研究意义及价值第17-1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4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9-22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22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本文的切入点和创新点第22-24页
 三、本文的主要观点、研究思路、结构和方法第24-28页
  (一)本文的主要观点及研究思路第24-25页
  (二)本文的结构安排第25-26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第26-28页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概述第28-40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含义第28-30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含义第28-29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基本含义第29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与时效的区别第29-30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特质第30-34页
  (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一元化的价值导向第30-32页
  (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第32-34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标准与评价第34-40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标准第35-37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评价第37-40页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现状第40-46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特殊现象第40-42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面临的挑战第42-45页
  (一)思想领域面临的挑战第42-44页
  (二)个人价值观领域面临的挑战第44-45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现实表现第45-46页
第三章 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原因分析第46-56页
 一、教育思路方面的原因第46-49页
  (一)道德、法纪领域第46-48页
  (二)道德、法纪领域第48-49页
 二、教育者方面的原因第49-50页
  (一)教育者个人能力的局限性第49-50页
  (二)教育者职业的工具化第50页
 三、受教育者方面的原因第50-51页
  (一)受教育者个人主观思想的先在性第50-51页
  (二)受教育者群体思想的相互影响性第51页
 四、教育环境方面的原因第51-56页
  (一)宏观环境的复杂性第52-53页
  (二)中观环境的多样性第53-54页
  (三)微观环境的直接现实性第54-56页
第四章 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理论对策第56-82页
 一、引入博弈思想的可行性依据第56-58页
  (一)理论依据第57页
  (二)现实依据第57-58页
 二、博弈的基本内容第58-61页
  (一)有关基本概念第58-60页
  (二)博弈的分析模型第60-61页
 三、中国传统博弈思想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理论对策第61-70页
  (一)中国传统博弈思想的特点第61-66页
  (二)中国博弈思想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启示第66-70页
 四、西方现代博弈思想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理论对策第70-82页
  (一)四种主要的博弈情境第70-80页
  (二)四种博弈情境下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理论对策第80-82页
第五章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实践举措第82-94页
 一、应坚持的原则第82-85页
  (一)相互配合、以人为本的原则第82-83页
  (二)保持重心、稳扎稳打的原则第83-84页
  (三)讲求分寸、见于未萌的原则第84页
  (四)行为示范、和谐美好的原则第84-85页
 二、要切实处理好两个关系第85-88页
  (一)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第85-87页
  (二)道德困惑与价值选择的关系第87-88页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博弈措施第88-91页
  (一)重视青少年,抢占主阵地第88-89页
  (二)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第89页
  (三)走群众路线,贴近百姓心第89-91页
  (四)应避免的错误第91页
 四、对教育者的特殊要求第91-94页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是首要第92页
  (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基础第92页
  (三)优秀的人格魅力是关键第92-93页
  (四)全面的博弈思想是保障第93-94页
结语第94-98页
参考文献第98-110页
致谢第110-112页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岛富水砂层隧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超衍射光传输、成像原理和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