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介事件的仪式化--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为范本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媒介事件的仪式化 | 第16-26页 |
第一节 "仪式"的内涵 | 第16-21页 |
一、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 | 第16-19页 |
二、从传播学"传递观"到"仪式观"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媒介仪式:媒介事件的仪式化表述 | 第21-26页 |
一、作为传播的仪式 | 第22-24页 |
二、作为仪式的传播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媒介仪式的视觉奇观 | 第26-39页 |
第一节 "奇观"的内涵 | 第26-29页 |
一、西方哲学的传统命题"摹仿说" | 第26-28页 |
二、从"视觉中心主义"到"景观社会"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媒介奇观:媒介仪式的奇观化转向 | 第29-32页 |
一、视觉时代的来临 | 第30-31页 |
二、媒介技术的发展 | 第31-32页 |
第三节 个案解读 | 第32-39页 |
一、提纯民族符号: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范本 | 第33-35页 |
二、追求科技创新:以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为范本 | 第35-39页 |
第三章 媒介仪式的传播意涵 | 第39-53页 |
第一节 对内传播:建构"认同的空间" | 第39-43页 |
一、情感归宿与文化认同 | 第39-41页 |
二、文化符号与意义建构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对外传播:普适性的意识形态 | 第43-49页 |
一、全球化语境下的媒介仪式 | 第43-45页 |
二、跨文化对话中的意识形态 | 第45-49页 |
第三节 个案解读 | 第49-53页 |
一、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范本 | 第49-51页 |
二、歌颂现代化的进程:以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为范本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反思与启示 | 第53-62页 |
第一节 媒介仪式的传播局限 | 第53-58页 |
一、文化语境的冲突 | 第53-55页 |
二、商业利益的渗透 | 第55-57页 |
三、传统文化的消解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媒介仪式的实践启示 | 第58-62页 |
一、仪式的传承与创新 | 第59-60页 |
二、亲民、节俭、环保之路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