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2 国际工程承包与咨询设计市场概述 | 第16-25页 |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概况分析 | 第16-20页 |
·国际工程承包商国际市场分析 | 第16-17页 |
·国际工程承包商行业市场分析 | 第17-18页 |
·国际工程承包商地区市场分析 | 第18-20页 |
·国际工程咨询设计市场概况分析 | 第20-23页 |
·国际工程咨询设计公司国际市场分析 | 第20页 |
·国际工程咨询设计公司行业市场分析 | 第20-22页 |
·国际工程咨询设计公司地区市场分析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3 国际工程承包与咨询设计市场关联性及因果性分析 | 第25-39页 |
·灰色关联性分析原理及方法简介 | 第25-26页 |
·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25页 |
·原理和方法简介 | 第25-26页 |
·基于全球市场的关联性分析 | 第26-29页 |
·数据的选取 | 第26-27页 |
·全球市场关联性分析 | 第27-29页 |
·基于地区和行业市场的关联性分析 | 第29-31页 |
·基于地区市场的关联性分析 | 第29-30页 |
·基于行业市场的关联性分析 | 第30-31页 |
·基于国别市场的关联性分析 | 第31-32页 |
·六国国际咨询设计与承包关联性分析 | 第31页 |
·六国在各地区的国际设计和承包关联性分析 | 第31-32页 |
·国际咨询设计与承包营业额的因果关系检验 | 第32-37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33-34页 |
·协整检验 | 第34-36页 |
·Granger 因果检验 | 第36页 |
·结论分析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国际工程市场发展趋势及总承包模式分析 | 第39-51页 |
·灰色数列 GM(1,1)模型原理及步骤 | 第39-40页 |
·国际工程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 第40-42页 |
·全球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 第40-41页 |
·地区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 第41-42页 |
·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 第42页 |
·国际工程总承包及其主要模式 | 第42-44页 |
·国际工程总承包及总承包能力的界定 | 第42-43页 |
·国际工程总承包的主要模式 | 第43-44页 |
·中国承包商在国际工程市场的发展状态分析 | 第44-50页 |
·中国承包商在国际承包市场发展状态分析 | 第44-47页 |
·中国承包商在国际咨询设计市场发展状态分析 | 第47-49页 |
·主要国家国际工程承包和咨询设计营业额对比分析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中国承包商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评价及建设对策 | 第51-70页 |
·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分析研究 | 第51-58页 |
·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构成分析 | 第51-53页 |
·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构成的调研情况 | 第53-55页 |
·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构成的调研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影响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因素分析 | 第57-58页 |
·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58-59页 |
·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58页 |
·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8-59页 |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的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评价 | 第59-65页 |
·评价指标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59-61页 |
·基于熵权法的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评价结果 | 第61-62页 |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评价结果 | 第62-64页 |
·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中国承包商国际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建设对策 | 第65-69页 |
·政府管理政策建议 | 第65-67页 |
·企业内部管理对策建议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