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4页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4-21页
     ·问题的提出第14-17页
     ·研究的意义第17-21页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第21-23页
     ·文献研究法第21-22页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第22页
     ·对比研究的方法第22页
       ·理论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22-23页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第23-38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3-35页
     ·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研究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第35-38页
 第四节 本文的写作思路、写作框架、新意与不足第38-44页
     ·本文的写作思路第38-39页
     ·本文的写作框架第39-41页
     ·新意与不足第41-44页
第二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问题第44-61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涵第44-53页
     ·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第44-49页
     ·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第49-53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观的关系辨析第53-55页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观的区别第53-54页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观的联系第54-55页
 第三节 当前几种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观分析第55-61页
     ·虚假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第56页
     ·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第56-58页
     ·否定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第58-61页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条件第61-80页
 第一节 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观第61-70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要点第61-64页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要点第64-68页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简要评析第68-70页
 第二节 历史反思: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与教训总结第70-76页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要点第70-73页
     ·毛泽东晚年在马克思主义观问题上的失误第73-74页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反思第74-76页
 第三节 实践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呼唤第76-80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求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第76-77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检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第77-80页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演进第80-101页
 第一节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背景与基本内容第80-89页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背景第80-84页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第84-89页
 第二节 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背景与基本内容第89-95页
     ·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背景第89-91页
     ·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第91-95页
 第三节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背景与基本内容第95-101页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背景第95-98页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第98-101页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发展演进的基本经验与重要意义第101-131页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发展演进的基本经验第101-117页
     ·首要前提: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第102-103页
     ·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第103-105页
     ·核心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第105-108页
     ·价值尺度: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价值取向第108-111页
     ·重要动力:必须同左的或右的错误倾向作原则性的斗争第111-114页
     ·关键突破: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作为理论思考的关键点第114-117页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第117-131页
     ·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117-121页
     ·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第121-123页
     ·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第123-126页
     ·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增强了党的先进性第126-128页
     ·坚定了人们在社会主义运动低潮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第128-131页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现时回应第131-154页
 第一节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第131-141页
     ·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点相结合第132-13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基本国情相结合第136-138页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第138-141页
 第二节 大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理论水平第141-15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认识第143-149页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路径第149-154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154-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5页
致谢第165-167页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67-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研究(1919-1949)--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角
下一篇:结构功能主义与内卷化理论视阈下云南农垦组织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