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我国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二、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第11-14页
第二章 水污染物排污权的基本理论第14-21页
 一、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基础第14-17页
  (一) 外部性理论第14-15页
  (二) “公地的悲剧”理论第15-16页
  (三) 科斯定理第16-17页
 二、排污权概念的界定第17-19页
  (一) 排污权的定义第17-18页
  (二) 作为权利客体的环境容量第18-19页
 三、水污染物排污权第19-21页
  (一) 水污染物排污权的概念第19页
  (二) 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特征第19-21页
第三章 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研究进展第21-28页
 一、国外排污权交易的研究与实践第21-24页
  (一) 美国的排污权交易第21-24页
 二、我国排污权交易的研究与实践第24-28页
  (一) 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发展概况第24-25页
  (二) 环太湖流域的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实践第25-28页
第四章 水污染物排污权的分配第28-33页
 一、排污总量控制第28页
  (一) 排污总量控制的概念第28页
  (二) 排污总量的确定第28页
  (三) 水污染物排污总量第28页
 二、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基础理论第28-31页
  (一) 排污权初始分配的概念第28-29页
  (二) 排污权初始分配的模式第29-31页
 三、排污权初始分配的综合选择第31-33页
  (一) 我国实行的排污权分配模式第31页
  (二) 对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式的预设第31-33页
第五章 水污染物的排放交易市场第33-44页
 一、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市场建立的前提第33-35页
  (一) 环境容量产权的概念得到确立第33-34页
  (二) 完善的法律法规第34页
  (三) 掌握流域内水环境容量第34页
  (四) 水环境功能区划明确第34页
  (五) 划定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范围第34-35页
 二、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建立的原则第35-37页
  (一) 确保流域内水环境质量原则第35页
  (二) 经济最优化原则第35页
  (三) 市场机制和行政权力并行原则第35页
  (四) 公平原则第35-36页
  (五) 交易标的时空“兑换率”原则第36页
  (六)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第36-37页
 三、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构成第37-39页
  (一) 交易的主体第37页
  (二) 交易的客体第37页
  (三) 交易的中介机构第37-39页
  (四) 排污权银行第39页
 四、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合同第39-42页
  (一) 合同主体第39-40页
  (二) 合同的客体第40页
  (三) 合同的成立和生效第40-41页
  (四) 合同的履行第41页
  (五) 合同责任的承担第41-42页
 五、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程序第42-44页
第六章 水污染物排污权的监管第44-50页
 一、水污染物排污权的法律监管第44-45页
 二、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行政监管第45-46页
  (一) 行政监管的特征第45页
  (二) 行政监管的措施第45-46页
  (三) 行政监管的不足和局限第46页
 三、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行业监管第46-48页
  (一) 行业监管的优势第47页
  (一) 行业监管的作用第47-48页
 四、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社会监管第48-50页
  (一) 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公众监管第48页
  (二) 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媒体监管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北地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法制问题研究
下一篇:脑心肌炎病毒LAMP及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