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2-25页 |
·虾青素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虾青素性质及结构 | 第12页 |
·虾青素的功能 | 第12-14页 |
·着色功能 | 第12-13页 |
·抗氧化功能 | 第13页 |
·预防癌症功能 | 第13页 |
·增强免疫作用 | 第13-14页 |
·增强繁殖性能 | 第14页 |
·虾青素的应用 | 第14-15页 |
·在动物养殖业上的应用 | 第14-15页 |
·在化妆品、食品及医药上的应用 | 第15页 |
·虾青素生产历史 | 第15-17页 |
·化学合成 | 第16页 |
·虾青素的天然获取 | 第16-17页 |
·从藻类中提取虾青素 | 第16页 |
·从水产品及其加工废弃物中提取虾青素 | 第16页 |
·从微生物中提取虾青素 | 第16-17页 |
·红发夫酵母发酵生产虾青素的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红法夫酵母菌的特性 | 第17-18页 |
·高产菌株诱变育种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虾青素高产菌的诱变育种 | 第18-19页 |
·虾青素高产菌株的推理筛选 | 第19-20页 |
·红发夫酵母发酵生产虾青素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虾青素生物合成途径 | 第20-21页 |
·营养组分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21页 |
·发酵促进剂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21-22页 |
·摇瓶发酵条件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22页 |
·高产虾青素菌株 5 L 罐发酵工艺初步研究 | 第22页 |
·虾青素提取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23-2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虾青素高产菌株的推理选育 | 第23页 |
·营养组分的优化 | 第23-24页 |
·发酵促进剂的优化 | 第24页 |
·虾青素高产菌株 5 L 罐发酵工艺初步研究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5-27页 |
·菌种 | 第25页 |
·主要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主要溶液 | 第26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出发菌株的纯化 | 第27页 |
·出发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7-28页 |
·斜面培养 | 第28页 |
·种子培养 | 第28页 |
·摇瓶发酵培养 | 第28页 |
·超声波诱变 | 第28-29页 |
·超声波-氯化锂复合诱变 | 第29页 |
·亚硝基胍诱变处理 | 第29-30页 |
·初筛 | 第30页 |
·复筛 | 第30页 |
·突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 | 第30页 |
·高产虾青素菌株 5 L 罐发酵工艺初步研究 | 第30页 |
·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菌体生物量的测定 | 第30页 |
·破壁提取红法夫酵母内的虾青素 | 第30-31页 |
·微波辅助二甲基亚砜法破壁 | 第30-31页 |
·虾青素的提取 | 第31页 |
·提取液中虾青素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65页 |
·虾青素高产菌株的选育 | 第32-39页 |
·出发菌株的纯化 | 第32页 |
·出发菌株生长特性测定 | 第32-33页 |
·超声波对红法夫酵母诱变效应的研究 | 第33-35页 |
·超声波诱变对出发菌株致死率及正突变率的影响 | 第33页 |
·二苯胺筛选剂量的选择 | 第33-34页 |
·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34-35页 |
·高产菌株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35页 |
·超声波-氯化锂对红发夫酵母复合诱变效应的研究 | 第35-37页 |
·超声波-氯化锂复合诱变对出发菌株致死率及正突变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36页 |
·高产菌株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36-37页 |
·亚硝基胍对红发夫酵母菌株的诱变处理 | 第37-39页 |
·亚硝基胍诱变剂量的选择 | 第37页 |
·2-D-脱氧葡萄糖筛选剂量的选择 | 第37-38页 |
·虾青素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38页 |
·高产菌株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38-39页 |
·营养组分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39-49页 |
·碳源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不同碳源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39-40页 |
·碳源浓度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40页 |
·不同碳源比例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40-41页 |
·氮源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不同氮源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41页 |
·氮源浓度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41-42页 |
·无机盐浓度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42-43页 |
·各营养组分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影响程度分析 | 第43-45页 |
·高产虾青素营养组分配比优化 | 第45-49页 |
·BB 实验设计 | 第45-46页 |
·回归模型拟合及方差分析 | 第46-47页 |
·二次拟合响应面的分析 | 第47-49页 |
·基于虾青素合成途径的虾青素高产措施研究 | 第49-57页 |
·不同金属离子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49-53页 |
·Na~+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49-50页 |
·Fe~(3+)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0页 |
·Co~(2+)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0-51页 |
·Mn~(2+)浓度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1页 |
·Cu~(2+)浓度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1-52页 |
·Zn~(2+)浓度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2页 |
·Fe~(2+)浓度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2-53页 |
·糖代谢产物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3-54页 |
·柠檬酸钠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3页 |
·乙酸钠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3-54页 |
·添加 2-D-脱氧葡萄糖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和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4-55页 |
·添加前体物番茄红素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和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5-56页 |
·高产虾青素发酵促进剂的优化 | 第56-57页 |
·摇瓶发酵条件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7-62页 |
·温度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7-58页 |
·转速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8-59页 |
·接种量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9页 |
·装液量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9-60页 |
·pH 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60页 |
·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60-62页 |
·高产虾青素菌株 5 L 罐发酵工艺初步研究 | 第62-65页 |
·5 L 发酵罐 pH 控制措施的研究 | 第62-63页 |
·5 L 发酵罐溶氧控制措施的研究 | 第63-65页 |
4 讨论 | 第65-69页 |
·虾青素高产菌株的推理选育 | 第65页 |
·营养组分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65-66页 |
·碳氮源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65-66页 |
·高产虾青素营养组分配比的优化 | 第66页 |
·基于虾青素合成途径的虾青素高产措施的研究 | 第66-67页 |
·不同金属离子和盐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66页 |
·糖代谢产物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66-67页 |
·前体物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67页 |
·摇瓶发酵条件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67页 |
·高产虾青素菌株 5 L 罐发酵工艺初步研究 | 第67-69页 |
5 结论 | 第69-70页 |
·虾青素高产菌株的推理选育 | 第69页 |
·营养组分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69页 |
·发酵促进剂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69页 |
·摇瓶发酵条件对红发夫酵母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69页 |
·高产虾青素菌株 5 L 罐发酵工艺初步研究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