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免疫学论文

p53在I型干扰素介导的先天性抗甲型流感病毒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44页
     ·流感病毒第18-28页
     ·概述第18-19页
     ·流感病毒的分子结构及致病基础第19-24页
     ·流感病毒的复制周期第24-26页
     ·流感病毒疫苗进展第26-28页
     ·肿瘤抑制因子 p53第28-36页
     ·p53 的曲折认知路第28-30页
     ·p53 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与功能第30-32页
     ·p53 与先天性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的关系第32-33页
     ·p53 抗病毒研究进展第33-35页
     ·p53 与Ⅰ型干扰素之间的关系第35-36页
     ·干扰素诱导蛋白 GBP1第36-43页
     ·hGBP1 的分子结构与生物学活性第36-38页
     ·hGBP1 抗病毒及多类病原微生物的能力第38-40页
     ·hGBP1 内皮细胞相关的作用第40-41页
     ·hGBP1 的抗癌功能第41页
     ·hGBP1 的其他特性第41-43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43-44页
第二章 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 p53 对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第44-59页
     ·前言第44-45页
     ·材料与方法第45-49页
     ·材料第45-46页
     ·方法第46-49页
     ·结果第49-56页
     ·siRNA 干扰效率摸索第49-50页
     ·流感病毒感染不影响 p53 mRNA 的表达量第50页
     ·流感病毒感染后,p53 在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活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50-53页
     ·下调 p53 表达显著加快流感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水平第53-56页
     ·讨论第56-59页
第三章 p53 促进Ⅰ型干扰素通路活化的研究第59-68页
     ·前言第59-60页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材料第60页
     ·方法第60-61页
     ·结果第61-66页
     ·p53 蛋白可以促进干扰素诱导的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IF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 ISRE)的激活第61页
     ·干扰素可以诱导 p53 mRNA 上调表达第61-62页
     ·下调 p53 表达显著减弱干扰素对多个 ISGs 的诱导能力第62-64页
     ·p53 在干扰素发挥的抗流感病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第64-66页
     ·讨论第66-68页
第四章 干扰素刺激基因 hGBP1 抗流感病毒作用及其病毒逃逸机制解析第68-83页
     ·前言第68-69页
     ·材料与方法第69-72页
     ·材料第69页
     ·方法第69-72页
   ·结果第72-80页
     ·流感病毒感染,hGBP1 表达显著上升第72-73页
     ·hGBP1 过表达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第73-74页
     ·hGBP1 K51A 过表达不能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第74页
     ·流感病毒 NS1 能够与 hGBP1 结合第74-76页
     ·hGBP1 第 51 位赖氨酸是其与 NS1 结合所必须的第76-77页
     ·NS1123-144 位氨基酸序列是 NS1 与 hGBP1 结合所必需的第77-78页
     ·NS1 可以抑制 hGBP1 的 GTPase 活性第78-79页
     ·NS1 拮抗 hGBP1 介导的抗病毒能力第79-80页
     ·讨论第80-83页
第五章 p53 直接转录调控抗流感分子 hGBP1 表达第83-95页
     ·前言第83页
     ·材料与方法第83-84页
     ·材料第83-84页
     ·方法第84页
     ·结果第84-92页
     ·CHIP-on-Chip 方法寻找 p53 调控的靶基因第84-86页
     ·hGBP1 为潜在的 p53 转录激活靶基因第86-88页
     ·p53 转录激活 hGBP1 启动子序列第88-90页
     ·hGBP1 启动子序列 p53 RE2 与 p53 RE3 基序为 p53 结合靶位点第90-91页
     ·流感病毒感染或干扰素刺激后,p53 对 hGBP1 的正常表达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第91-92页
     ·讨论第92-95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作者简介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胞自噬在新城疫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下一篇:嗜热微生物来源的甘露聚糖酶的克隆表达、热稳定性及催化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