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文献评价 | 第13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主要特色 | 第14-17页 |
第2章 不良资产处置概述 | 第17-25页 |
·五级分类下农信社不良资产的界定 | 第17-19页 |
·不良资产的概念及特征 | 第17-18页 |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不良资产的界定 | 第18-19页 |
·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 | 第19-21页 |
·历史原因 | 第20页 |
·内部原因 | 第20-21页 |
·外部原因 | 第21页 |
·不良贷款处置的各国实践经验概述 | 第21-25页 |
·国外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经验 | 第21-23页 |
·国内农信社不良资产处置经验 | 第23-25页 |
第3章 聊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资产质量分析 | 第25-31页 |
·聊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概况 | 第25-26页 |
·聊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存贷款现状分析 | 第26-28页 |
·聊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现状分析 | 第26-27页 |
·聊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现状分析 | 第27-28页 |
·聊城市农信社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 第28-31页 |
·聊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聊城市农信社不良资产的地域分布 | 第29-30页 |
·聊城市农信社不良资产的特点分析 | 第30-31页 |
第4章 聊城市农信社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 | 第31-35页 |
·政策制度分析 | 第31-32页 |
·国家制度影响 | 第31页 |
·历史遗留问题 | 第31-32页 |
·自身管理问题分析 | 第32-33页 |
·资本充足率低 | 第32页 |
·法人治理结构不当 | 第32-33页 |
·缺乏激励机制 | 第33页 |
·管理技术落后 | 第33页 |
·借贷者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第5章 聊城市农信社不良资产处置的对策 | 第35-44页 |
·强化对不良资产的内部处置 | 第35-38页 |
·严格破产清算程序及执行力度 | 第35页 |
·追加贷款处置 | 第35-36页 |
·不良贷款打包出售 | 第36页 |
·强化对追索保证人的管理 | 第36-37页 |
·加强信息管理建设 | 第37-38页 |
·建立健全不良资产管理中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38-39页 |
·建立奖惩机制 | 第38页 |
·防范道德风险 | 第38-39页 |
·强化不良资产处置的监管机制 | 第39-42页 |
·设立不良资产处置的专职部门 | 第39-40页 |
·建立和规范不良资产处置的过程监督体系 | 第40-41页 |
·加强表外不良资产管理 | 第41-42页 |
·政府应强化对不良资产处置的支持 | 第42-44页 |
·优化聊城市不良资产处置的制度环境 | 第42页 |
·强化对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支持 | 第42-4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建议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