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国外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 | 第13-16页 |
·国内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 | 第16-21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会计计量属性的重要性分析 | 第22-23页 |
·会计计量的定义 | 第22页 |
·会计计量的重要性分析 | 第22-23页 |
·会计计量属性的多样性及其关系 | 第23-25页 |
·会计计量属性的多样性分析 | 第23-24页 |
·公允价值与其他会计计量属性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特点及确定方法 | 第25-26页 |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特点 | 第25页 |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确定方法 | 第25-26页 |
·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依据 | 第26-28页 |
·有效市场假说 | 第26页 |
·经济收益概念 | 第26-27页 |
·决策有用观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分析 | 第28-36页 |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应用的历程 | 第28-33页 |
·首次引入公允价值阶段(1998-2001) | 第28-30页 |
·回避应用公允价值阶段(2001-2006) | 第30-32页 |
·广泛谨慎应用公允价值阶段(2007-至今) | 第32-33页 |
·现行会计准则重新采用公允价值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会计目标的转变要求代之以公允价值计量 | 第33-34页 |
·公允价值计量顺应会计准则全球化趋同的要求 | 第34页 |
·公允价值计量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34-35页 |
·公允价值计量有良好的外部监管环境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分析 | 第36-48页 |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应用分析 | 第36-40页 |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规范 | 第36-37页 |
·上市公司执行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情况 | 第37-39页 |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案例分析 | 第39-40页 |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的应用分析 | 第40-44页 |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准则中的规范 | 第40-41页 |
·上市公司执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情况 | 第41-43页 |
·上市公司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案例分析 | 第43-44页 |
·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分析 | 第44-48页 |
·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规范 | 第44-45页 |
·上市公司执行债务重组准则的情况 | 第45-46页 |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公允价值计量案例分析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相关对策 | 第48-52页 |
·公允价值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的总体运用范围有限 | 第48页 |
·公允价值应用于金融工具对资本市场存在助涨助跌的重大影响 | 第48页 |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在账面上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 第48-49页 |
·债务重组可能成为了公司操纵利润的工具 | 第49页 |
·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方式存在多样性,增加了处理难度 | 第49页 |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对策 | 第49-52页 |
·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增强其可操作性 | 第49-50页 |
·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的市场条件 | 第50页 |
·规范资产评估程序,加强资产评估队伍建设 | 第50页 |
·加强公允价值审计的的配套建设 | 第50-51页 |
·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51页 |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和专业水平 | 第51-52页 |
结束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