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0-14页 |
·国外的主要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的主要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近红外光谱仪器的研究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2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原理与检测方法 | 第16-22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 | 第16-17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 | 第17-18页 |
·近红外线光谱的检测方法 | 第18-20页 |
·漫反射检测方式 | 第18-19页 |
·透射检测方式 | 第19-20页 |
·近红外光谱检测的技术流程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近红外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与定量建模的分析 | 第22-38页 |
·近红外光谱数据的预处理方法 | 第22-28页 |
·二代小波变换 | 第22-24页 |
·多测点平均法 | 第24-25页 |
·多元散射校正 | 第25页 |
·平滑 | 第25-26页 |
·微分 | 第26-27页 |
·标准正态变换 | 第27-28页 |
·偏最小二乘法(PLS)定量分析模型的设计 | 第28-37页 |
·偏最小二乘法原理的分析 | 第29-33页 |
·近红外光谱模型建立步骤的分析 | 第33-34页 |
·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建立流程的设计 | 第34-35页 |
·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参数评价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实验内容、方法与结果分析 | 第38-53页 |
·样品的分组、光谱的采集、糖度和酸度检测方法的分析 | 第38-40页 |
·实验样品的选取与分组 | 第38-39页 |
·脐橙光谱的采集 | 第39页 |
·脐橙糖度的理化测量方法 | 第39-40页 |
·脐橙酸度的理化测量方法 | 第40页 |
·实验内容及实现方法的研究 | 第40-42页 |
·测量距离对光谱特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测量部位对光谱特性的影响 | 第41页 |
·单测点与多测点平均法对脐橙糖度和酸度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的影响 | 第41-42页 |
·二代小波变换对脐橙糖度和酸度偏最小二乘法(PLS)预测模型的影响 | 第4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52页 |
·不同的测量距离对脐橙近红外线光谱特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不同测量部位对脐橙近红外光谱特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单测点与多测点平均法脐橙糖度和酸度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精度分析 | 第47-50页 |
·二代小波变换对脐橙糖度和酸度偏最小二乘法(PLS)预测模型精度分析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近红外光谱仪器的研究设计 | 第53-74页 |
·近红外光谱仪器的系统结构图 | 第53-54页 |
·光系统部分核心器件的选择 | 第54-60页 |
·光源的选择 | 第54页 |
·光纤的选择 | 第54-55页 |
·探测器的选择 | 第55-60页 |
·近红外光谱仪器各电路单元硬件和软件流程的设计 | 第60-72页 |
·微处理主控制单元的设计 | 第60-62页 |
·近红外光谱仪器中微弱信号处理单元的设计 | 第62-66页 |
·信号 A/D 转换单元的设计 | 第66-68页 |
·USB 通讯单元的设计 | 第68-71页 |
·电源单元硬件电路的设计 | 第71-72页 |
·课题实验实物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课题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课题总结 | 第74-75页 |
·课题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