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鲍照诗歌探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4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第二节 对鲍照诗歌研究的论文第11-14页
  一、 对鲍照诗歌主题思想内容的研究第11页
  二、 对鲍照诗歌艺术特色的研究第11-12页
  三、 对鲍照诗歌的溯源及其影响的研究第12页
  四、 对鲍照与其他诗人对比的研究第12-13页
  五、 其他类型的研究第13-14页
第一章 鲍照诗歌创作背景第14-19页
 第一节 时代背景第14-16页
  一、 南朝山水诗新兴的朝代背景第14页
  二、 魏晋南北朝的士族和庶族之分第14-16页
 第二节 个人因素第16-19页
  一、 才秀人微愤懑而发“寒士呼声”第16页
  二、 入仕刘宋幕府大力创作七言诗和古绝句第16-19页
第二章 鲍照诗歌的主题第19-34页
 第一节 建功立业的边塞主题第19-22页
  一、 “肌力尽鞍甲”的行役之苦第19-20页
  二、 “身死为国殇”的爱国精神第20-22页
 第二节 忧国忧民的政治讽喻主题第22-26页
  一、 “圣贤皆贫困”的怀才不遇之叹第22-24页
  二、 “岁暮井赋讫”的民生疾苦第24-25页
  三、 “笙歌待明发”的揭露和批判第25-26页
 第三节 情迷失意的抒情主题第26-29页
  一、 “声容满心耳”的伤别忧思之作第27-28页
  二、 “床席生尘明镜垢”的闺怨之情第28-29页
 第四节 寄情山水的闲居游历主题第29-34页
  一、 “霞石触峰起”的山水奇景第30-32页
  二、 “留酌待情人”的闲适之情第32-34页
第三章 鲍照诗歌的创作特色及其影响第34-51页
 第一节 鲍照诗歌的创作特色第34-44页
  一、 鲍照诗歌之“郁”第34-37页
   (一) “悲天悯人、愤懑不平”──情感基调之郁第34-35页
   (二) “悲壮沉闷,苍凉灰暗”──诗歌风格之郁第35-37页
  二、 鲍照诗歌之“奇”第37-41页
   (一) “超越时空、物我界限”──想象之奇第37-38页
   (二) “以色彩冲撞彰显诗境”──用色之奇第38-39页
   (三) “以鬼怪、死亡意象入诗”──意象之奇第39-41页
  三、 鲍照诗歌之“巧”第41-44页
   (一) “视角变换及多视角融合”──诗歌构思之巧第41-42页
   (二) “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典故运用之巧第42-43页
   (三) “得景阳之諔诡”──练词造句之巧第43-44页
 第二节 鲍照诗歌对杜甫的影响第44-47页
  一、 对杜诗题材选择的影响第45-46页
  二、 对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影响第46-47页
 第三节 鲍照诗歌对李贺的影响第47-51页
  一、 以“鬼怪”、“死亡”意象入诗第47-49页
  二、 对鲍照诗歌“险急”风格的发展第49-51页
结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后记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部族融合与楚辞特色的形成
下一篇:和谐遮蔽之下--对汪曾祺作品符号化过程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