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部族融合与楚辞特色的形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5页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第10-13页
  一、 楚辞是多方文化融合的结果第10-12页
  二、 楚辞主要是受某一特定文化的影响第12-13页
  三、 楚辞与荆楚文化关系密切,深受楚国地域环境影响第13页
 第三节 主要研究问题第13-15页
  一、 研究思路第13页
  二、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3-15页
第一章 部族融合与楚文化的形成第15-27页
 第一节 前屈原时代的楚部族第15-20页
  一、 楚夏同源与殷商遗风第15-17页
  二、 周楚来往第17-18页
  三、 本土文化的嬗变第18-20页
 第二节 屈原时代的楚部族第20-23页
  一、 从五霸到三雄第20-21页
  二、 齐楚离合第21-22页
  三、 秦楚纷争第22-23页
 第三节 部族融合与楚文化特色的形成第23-27页
  一、 包容性与泛神崇拜第23-24页
  二、 综合性与西周礼乐第24-25页
  三、 神秘性与巫风觋俗第25-27页
第二章 部族融合与楚辞特色的形成第27-48页
 第一节 精神品格的提升第27-33页
  一、 民本思想的深蕴第27-29页
  二、 批判精神的高扬第29-31页
  三、 人格完善的追求第31-33页
 第二节 创作题材的来源第33-42页
  一、 神话题材的扩衍第33-36页
  二、 历史资料的保存第36-38页
  三、 社会习俗的反映第38-42页
 第三节 创作手法的丰富第42-48页
  一、 丰富的意象第42-45页
  二、 奇幻的象征第45-48页
第三章 部族融合对楚辞价值取向的匡范第48-60页
 第一节 美学价值取向的锁定第48-53页
  一、 美学思想第48-51页
  二、 美学价值第51-53页
 第二节 部族融合与楚辞的行为价值展示第53-55页
  一、 道德理想第53-54页
  二、 行为取向第54-55页
 第三节 部族融合与楚辞的社会价值展示第55-60页
  一、 题材、体裁双向贡献:骚体文学的丰碑第55-57页
  二、 创作精神的升华:浪漫主义的源头第57-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后记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瑶族作家蓝怀昌小说的生态意蕴研究
下一篇:鲍照诗歌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