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两面词语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两面词语的界定和分类 | 第11-17页 |
第一节 两面词语界定 | 第11-14页 |
一、 名称及定义 | 第11-13页 |
二、 与其他词语的关系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两面词语构成成分类型 | 第14-16页 |
一、 逻辑意义上分类 | 第14-15页 |
二、 语法性质上分类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两面词语的结构 | 第17-28页 |
第一节 外部结构 | 第17-24页 |
一、 调序 | 第17-22页 |
二、 义序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内部结构 | 第24-27页 |
一、 语法结构 | 第24-25页 |
二、 语义结构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两面词语的动态语义 | 第28-46页 |
第一节 语义不偏移 | 第29-31页 |
一、 两面词语单独使用 | 第29-30页 |
二、 两面词语对两面词语 | 第30页 |
三、 两面词语对中容性词语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语义偏移 | 第31-45页 |
一、 偏移的类型 | 第32-36页 |
二、 偏移的格式 | 第36-41页 |
三、 偏移的原因 | 第41-44页 |
四、 偏移的评价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两面词语产生的原因 | 第46-52页 |
第一节 产生的条件 | 第46-47页 |
一、 大量反义关系单音节词的高频使用 | 第46-47页 |
二、 并列造词法的发展 | 第47页 |
第二节 产生的原因 | 第47-51页 |
一、 语言内部 | 第48页 |
二、 审美情趣 | 第48-49页 |
三、 思维方式 | 第49-50页 |
四、 传统文化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