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国内外附生兰科植物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附生兰科植物的生理生态研究 | 第15页 |
·附生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分布 | 第15-17页 |
·影响附生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因子 | 第17-21页 |
·海拔 | 第18页 |
·宿主种类 | 第18-19页 |
·宿主胸高直径(DBH) | 第19页 |
·附生基质 | 第19-20页 |
·附生部位(主干、枝条)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4页 |
·自然环境条件 | 第21页 |
·五指山植被分布概况 | 第21-23页 |
附图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4-30页 |
·调查方法 | 第24-25页 |
·宿主和兰花的调查 | 第24-25页 |
·海拔分布规律研究方法 | 第25页 |
·分析方法 | 第25-30页 |
第四章 附生兰科植物的多样性与分布 | 第30-39页 |
·附生兰科植物的物种组成 | 第30-34页 |
·附生兰科植物物种组成和优势物种分析 | 第30-32页 |
·附生兰科植物属组成和优势属分析 | 第32-34页 |
·濒危种类组成及分布 | 第34页 |
·附生兰科植物生活类型的多样性 | 第34-35页 |
·附生兰科植物的区系分析 | 第35-37页 |
·属级区系成分分析 | 第35-36页 |
·种级区系成分分析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附生兰科植物海拔梯度格局 | 第39-48页 |
·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特征 | 第39-40页 |
·生活型海拔格局 | 第40-41页 |
·濒危程度海拔格局 | 第41-42页 |
·区系成分的海拔格局 | 第42-43页 |
·各海拔段之间附生兰科植物组成的相似性 | 第43-44页 |
·各海拔段中附生兰科植物与海拔段关系的PCA分析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附生兰科植物在宿主上的分布格局 | 第48-58页 |
·附生兰科植物物种丰富度、多度在宿主上的分布特点 | 第48-50页 |
·附生兰科植物物种丰富度在宿主上的比较 | 第48页 |
·附生兰科植物物种多度在宿主上的比较 | 第48-50页 |
·同一海拔段中附生兰科植物丰富度、多度在宿主不同区间上分布特点 | 第50-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七章 附生兰科植物的附生习性 | 第58-67页 |
·附生习性与宿主的关系 | 第58-62页 |
·附生兰科植物丰富度和多度与宿主径级的关系 | 第58-60页 |
·附生兰科植物丰富度和多度与宿主种类的关系 | 第60-62页 |
·同种附生兰科植物丰富度与附生习性的关系 | 第62-65页 |
·同种附生兰科植物不同着生方向上的多度和出现的频率 | 第62-64页 |
·同种附生兰宿主种类专一性研究 | 第64-65页 |
·讨论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附录 | 第78-8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