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研究与微生物实验论文--微生物学技术与微生物学实验论文

ATP生物发光法中虫荧光素酶稳定性的研究

目录第1-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6页
 1 ATP生物发光法第12-17页
   ·ATP生物发光法发展概况第12-13页
   ·ATP生物发光法的原理及步骤第13页
   ·ATP生物发光法的应用第13-17页
 2 萤火虫荧光素酶的稳定性第17-20页
 3 玻璃化技术第20-26页
   ·玻璃态及玻璃化转变第21-22页
   ·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其测量方法第22-23页
   ·玻璃化保存在食品中的应用第23-24页
   ·玻璃化技术存在的问题第24-26页
第二章 构建虫荧光素酶的最佳工作环境第26-39页
 1 实验材料第26-27页
   ·菌种第26页
   ·试剂第26-27页
   ·仪器第27页
 2 实验方法第27-30页
   ·ATP标准曲线及仪器检测极限第27-28页
   ·缓冲液及其pH对虫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第28-29页
   ·虫荧光素酶溶液本底背景的处理第29页
   ·温度对虫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第29页
   ·苯扎溴铵(BAB)浓度对细菌ATP提取效果的影响第29-30页
   ·BAB作用时间对细菌ATP提取效果的影响第3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0-38页
   ·绘制ATP标准曲线第30-31页
   ·缓冲液及其pH对虫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第31-32页
   ·虫荧光素酶溶液本底背景的处理第32-33页
   ·温度对虫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第33-34页
   ·苯扎溴铵(BAB)浓度对细菌ATP提取效果的影响第34-37页
   ·BAB作用时间对细菌ATP提取效果的影响第37-38页
 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ATP生物发光法与平板计数的相关性研究第39-51页
 1 实验材料第39页
   ·菌种第39页
   ·试剂第39页
   ·仪器第39页
 2 实验方法第39-40页
   ·试剂配制第39页
   ·样品ATP提取方法第39页
   ·发光强度测定第39页
   ·菌落总数测定方法第39-4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0-50页
   ·两菌平板计数和发光强度的实验结果第40-41页
   ·细菌发光强度、OD_(600nm)、平板计数的关系曲线第41-47页
   ·发光测试仪的微生物检测极限第47-48页
   ·两菌的ATP含量第48-50页
 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虫荧光素酶稳定性的研究第51-70页
 1 实验材料第51-52页
   ·菌种第51页
   ·试剂第51-52页
   ·仪器第52页
 2 实验方法第52-56页
   ·虫荧光素酶玻璃化保护剂配方的确定第52-55页
   ·虫荧光素酶玻璃化仪器的选择第55-56页
   ·虫荧光素酶玻化后的保存实验第5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6-68页
   ·虫荧光素酶玻璃化保护剂配方的确定第56-61页
   ·虫荧光素酶玻璃化仪器的选择第61-62页
   ·虫荧光素酶玻化后的保存实验第62-68页
 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1 结论第70-71页
 2 展望第71-72页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第72-73页
作者在硕士阶段发表及参与发表的论文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电磁脉冲辐照对细胞以及大鼠肝脏组织的生物效应
下一篇: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生兰科植物生态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