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5-24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5-16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6-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 | 第17-20页 |
·国内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概述 | 第24-35页 |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界定 | 第24-26页 |
·国外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 | 第24页 |
·国内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 | 第24-25页 |
·国内外银行业操作风险定义比较 | 第25-26页 |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关系 | 第26-28页 |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联系 | 第26页 |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区别 | 第26-28页 |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类别 | 第28-31页 |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分类 | 第28-29页 |
·英国银行家协会的分类 | 第29页 |
·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GARP)的分类 | 第29-30页 |
·中国建设银行的分类 | 第30-31页 |
·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近期呈现出的几个主要特点 | 第31-35页 |
·因外部欺诈、内外勾结形成的操作风险呈现集中增长态势 | 第31-32页 |
·自然灾害及外部侵害类突发事件引发的操作风险日益突出 | 第32-33页 |
·金融创新带来了新的操作风险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 | 第35-48页 |
·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发展阶段 | 第35页 |
·国际活跃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实践 | 第35-48页 |
·国际活跃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第36-40页 |
·国际活跃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 | 第40-43页 |
·操作风险管理环境 | 第43-48页 |
第四章 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48-59页 |
·建行山东省分行基本情况 | 第48页 |
·建行山东省分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 第48-50页 |
·构建"一纵一横一平台"为特色的操作风险组织架构 | 第49页 |
·建设"三道防线"为特色的内部控制机制 | 第49页 |
·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管理制度 | 第49页 |
·推行业务条线重点部位操作风险监控 | 第49-50页 |
·开展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 | 第50页 |
·实施违规积分管理 | 第50页 |
·建行山东省分行操作风险主要特征分析 | 第50-55页 |
·操作风险损失时间跨度分析 | 第50-51页 |
·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类型分析 | 第51-52页 |
·操作风险损失业务产品条线分析 | 第52-53页 |
·操作风险损失成因分析 | 第53页 |
·操作风险损失发生层级分析 | 第53-54页 |
·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关联度分析 | 第54-55页 |
·建行山东省分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5-59页 |
·组织架构不完善 | 第55-56页 |
·信息传导不畅通 | 第56页 |
·管理流程缺陷较多 | 第56-57页 |
·管理环境落后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操作风险管理策略选择 | 第59-74页 |
·操作风险管理策略选择的基本原则 | 第59页 |
·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第59-63页 |
·建立垂直集中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第60-61页 |
·设置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和派驻操作风险管理团队 | 第61页 |
·明确其他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 | 第61-62页 |
·建立矩阵式的信息传导和响应机制 | 第62-63页 |
·操作风险管理流程 | 第63-70页 |
·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传导机制 | 第63-64页 |
·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 | 第64-65页 |
·操作风险计量 | 第65-66页 |
·操作风险控制 | 第66-68页 |
·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 | 第68-70页 |
·操作风险管理环境 | 第70-74页 |
·风险管理文化 | 第70-72页 |
·内部控制体系 | 第72-7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8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