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渡时期唱和词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一、南渡唱和兴盛之风及其原因 | 第15-21页 |
(一) 南渡唱和词坛概况 | 第15-16页 |
(二) 唱和兴盛之风原因探寻 | 第16-21页 |
1. 时代背景、文化政策等客观原因 | 第16-17页 |
2. 词体观念、个体命运等主观原因 | 第17-21页 |
二、宋南渡时期主要唱和形式与唱和特征 | 第21-29页 |
(一) 主要唱和形式 | 第21-27页 |
1. 结社文人的集体唱和 | 第21-24页 |
2. 一般日常的交际唱和 | 第24-26页 |
3. 自和以及异时追和 | 第26-27页 |
(二) 分散、流动的唱和特征 | 第27-29页 |
三、南渡唱和词文本研究 | 第29-46页 |
(一) 广泛的题材内容 | 第29-35页 |
1. 爱国怀乡主题 | 第29-30页 |
2. 隐逸游仙主题 | 第30-32页 |
3. 日常生活主题 | 第32-34页 |
4. 禅宗佛理、奉和应制等其他主题 | 第34-35页 |
(二) 以“旷达”为主的多元化风格 | 第35-39页 |
(三) 丰富的意象 | 第39-46页 |
1. 对传统的雁、梅、菊、月等意象的延续 | 第39-43页 |
2. 木犀、酴醾、荔枝等新意象的选取 | 第43-46页 |
四、南渡时期唱和词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 第46-51页 |
(一) 提高了词体地位 | 第46-47页 |
(二) 密切了交往,促进了南渡词人群体的形成 | 第47-49页 |
(三) 大开唱和之风,影响了后世的唱和活动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