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与宋濂的文学思想及创作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宋濂的师承与理学思想 | 第13-29页 |
第一节 宋濂的师承 | 第13-19页 |
(一) 闻人梦吉 | 第13-15页 |
(二) 吴莱 | 第15-16页 |
(三) 黄溍 | 第16-18页 |
(四) 柳贯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宋濂的学术渊源 | 第19-23页 |
(一) 朱熹嫡传 | 第19-22页 |
(二) 龙川后续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宋濂的理学思想 | 第23-29页 |
(一) 天道观 | 第23-24页 |
(二) 存心说 | 第24-26页 |
(三) 养气论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宋濂的文学思想 | 第29-38页 |
第一节 宋濂的文学思想 | 第29-32页 |
(一) 文道观 | 第29-30页 |
(二) “存心”复古 | 第30-31页 |
(三) “养气”生才 | 第31页 |
(四) 事功教化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宋濂的散文观 | 第32-38页 |
(一) 复古宗经 | 第34-36页 |
(二) 立德事功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宋濂的散文创作与特色 | 第38-50页 |
第一节 宋濂散文的体裁 | 第38-45页 |
(一) 传记类散文 | 第38-42页 |
(二) 寓言类散文 | 第42-44页 |
(三) 序跋类散文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宋濂散文的特色 | 第45-50页 |
(一) 思想纯正 | 第45-46页 |
(二) 内容厚重 | 第46-48页 |
(三) 气势磅礴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宋濂的诗歌思想与创作 | 第50-56页 |
第一节 宋濂的诗歌“五美说” | 第50-53页 |
(一) “养气”抒情 | 第50-51页 |
(二) 宗经载道 | 第51-53页 |
第二节 宋濂的诗歌创作 | 第53-56页 |
(一) 拟古辞 | 第53-54页 |
(二) 写景诗 | 第54-55页 |
(三) 赠别诗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