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贤相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左传》贤相的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二、《左传》贤相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2-16页 |
三、论文主要内容及不足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春秋形势与贤相政治 | 第18-40页 |
第一节 春秋形势对人才的呼唤 | 第18-29页 |
一、春秋时代的纷争与变革 | 第18-24页 |
二、春秋时代“人”的发现 | 第24-27页 |
三、春秋各国对人才的渴求 | 第27-29页 |
第二节 贤相述论 | 第29-40页 |
一、“贤相”内涵的界定 | 第30-32页 |
二、贤相产生的原因 | 第32-35页 |
三、贤相在春秋时期的历史功绩 | 第35-40页 |
第二章 《左传》贤相群体特质 | 第40-58页 |
第一节 忧国忧民的执政理念 | 第40-43页 |
一、忧患:居安思危,临深履薄 | 第40-42页 |
二、奉献: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 | 第43-49页 |
一、才学:学识渊博,出口成章 | 第44-45页 |
二、礼仪:谦恭有礼,温文尔雅 | 第45-47页 |
三、情怀:宽仁厚德,悲天悯人 | 第47-49页 |
第三节 游刃有余的处世才干 | 第49-58页 |
一、济世:精明强干,慧眼识珠 | 第49-52页 |
二、察变:烛照几先,洞若观火 | 第52-54页 |
三、外交:纵横捭阖,折冲樽俎 | 第54-58页 |
第三章 《左传》贤相的典型:子产论 | 第58-69页 |
第一节 特立独行,迎难而上的执政者 | 第59-63页 |
第二节 独具只眼,料事如神的时局观察者 | 第63-65页 |
第三节 据理力争,以理服人的外交家 | 第65-69页 |
第四章 《左传》贤相描写艺术 | 第69-79页 |
第一节 自我陈述,彰显贤相的治国风采 | 第70-72页 |
第二节 设身处地,烘托贤相的处世姿态 | 第72-73页 |
第三节 遗形取神,刻画贤相的多元性情 | 第73-75页 |
第四节 他者评述,折射贤相的多重风貌 | 第75-79页 |
第五章 《左传》贤相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 第79-91页 |
第一节 春秋贤相对后世的影响 | 第79-85页 |
一、激发了政治中的尚贤思想 | 第79-82页 |
二、树立了良吏的德性修养 | 第82-84页 |
三、激励了名臣的济世情怀 | 第84-85页 |
第二节 对于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 | 第85-91页 |
一、“在位者恤民之患”的民本思想 | 第86-88页 |
二、“学而后入政”的为政精神 | 第88-91页 |
结语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后记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