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直播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直播水稻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国外直播水稻生产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中国水稻直播的发展 | 第14页 |
·直播水稻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直播稻的品种选育 | 第14-16页 |
·直播稻的生长发育特性 | 第16-17页 |
·直播稻的光合特性 | 第17页 |
·直播稻的物质积累与转运 | 第17页 |
·直播稻的衰老生理性状 | 第17-18页 |
·直播稻的抗倒伏特性 | 第18页 |
·直播稻的耕作栽培技术 | 第18-20页 |
·直播水稻的优缺点 | 第20-21页 |
·直播水稻的优势 | 第20-21页 |
·直播水稻的缺陷 | 第21页 |
·四川省直播水稻的发展 | 第21-22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页 |
3 试验方案 | 第22-27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22-24页 |
·供试材料 | 第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调查与测定项目 | 第24-27页 |
·土样测定 | 第24页 |
·生育期记载 | 第24页 |
·茎蘖动态及成穗情况调查 | 第24-25页 |
·干物质积累、SPAD值和冠层叶面积动态测定 | 第25页 |
·根系活力测定 | 第25-26页 |
·光合特性 | 第26页 |
·冠层透光率 | 第26页 |
·茎秆抗倒伏性状调查 | 第26-27页 |
·衰老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7页 |
·考种与计产 | 第27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51页 |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7-29页 |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9-33页 |
·生育期的差异 | 第29-30页 |
·茎蘖动态及成穗率 | 第30-32页 |
·株高及穗部性状 | 第32-33页 |
·根系生长 | 第33页 |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3-39页 |
·叶面积指数(LAI)及其组成的动态变化 | 第33-35页 |
·齐穗期粒叶比 | 第35页 |
·齐穗期剑叶叶片形态 | 第35-36页 |
·不同生育时期剑叶的SPAD值 | 第36-37页 |
·齐穗后剑叶的净光合速率 | 第37-38页 |
·群体透光率 | 第38-39页 |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其转运的影响 | 第39-41页 |
·对各生育时期总干物质积累与收获指数的影响 | 第39-40页 |
·对各生育时期单茎茎鞘物质的输出与转运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直播方式对结实期水稻衰老生理性状的影响 | 第41-45页 |
·对剑叶丙二醛(MDA)的影响 | 第41-42页 |
·对剑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对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44页 |
·对不同生育时期根系伤流强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茎秆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 第45-51页 |
·对茎秆形态特性的影响 | 第45-49页 |
·不同直播方式对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51-58页 |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52-53页 |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其转运的影响 | 第54-55页 |
·不同直播方式对结实期水稻衰老生理性状的影响 | 第55-56页 |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茎秆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