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秩序视野下调解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道德文明秩序下的调解 | 第16-25页 |
·道德文明秩序的概念界定 | 第16页 |
·道德文明秩序下调解的实然体现 | 第16-19页 |
·家族调解 | 第16-17页 |
·社区调解 | 第17-18页 |
·官府调停 | 第18-19页 |
·道德文明秩序下调解的主要特点 | 第19-20页 |
·调解的强制性 | 第19-20页 |
·调解的教化性 | 第20页 |
·道德文明秩序下调解盛行的原因分析 | 第20-24页 |
·已内化为民众心理需求的儒家文化 | 第21-22页 |
·作为滋生调解土壤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 第22-23页 |
·为道德文明秩序下的调解提供外部保障的国家职能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法律文明秩序下的调解 | 第25-32页 |
·法律文明秩序的概念界定 | 第25页 |
·法律文明秩序下调解的实然体现 | 第25-27页 |
·法院附设调解 | 第25-26页 |
·社区调解 | 第26-27页 |
·法律文明秩序下调解的特点 | 第27-29页 |
·调解的补充性 | 第27-28页 |
·调解的自愿性 | 第28-29页 |
·法律文明秩序下调解运行空间压缩的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本质上对调解排斥的规则中心主义 | 第29-30页 |
·权利本位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区别于调解的妥协与让利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4章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调解 | 第32-44页 |
·社会转型时期的概念界定 | 第32页 |
·社会转型时期调解的实然体现 | 第32-34页 |
·人民调解 | 第32-33页 |
·行政调解 | 第33页 |
·法院调解 | 第33-34页 |
·法院调解宏观层面的实证分析 | 第34-35页 |
·法院调解微观层面的实证分析 | 第35-37页 |
·法院调解的运动化 | 第35-36页 |
·法院调解的政策化 | 第36-37页 |
·法院调解的正当性探究与笔者的评议 | 第37-42页 |
·法院调解能有效地化解上访吗 | 第37-39页 |
·具有伪命题属性的通过法院调解缓解“诉讼爆炸” | 第39-41页 |
·法院调解能维护当事人原有关系的前提有待商榷 | 第41页 |
·亟待修正的法院调解低成本理念 | 第41-42页 |
·法院调解运动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悖论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