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地方金融事业论文

沪港双核型国际金融中心构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文献综述第13-16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6页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6-19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一般性金融中心与双核型金融中心的理论基础第19-26页
   ·一般性金融中心概念的界定与分类第19-20页
     ·一般性金融中心概念的界定第19页
     ·一般性金融中心的分类第19-20页
   ·一般性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基础第20-23页
     ·区位理论第20-21页
     ·增长极理论第21-22页
     ·金融地理学第22页
     ·科斯交易费用理论第22-23页
   ·建设双核型金融中心必要性的理论分析第23-26页
     ·共生理论第23-24页
     ·规模不经济理论第24页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第24-25页
     ·协同理论第25-26页
第3章 我国沪港金融业的发展现状与比较第26-35页
   ·沪港金融业的发展现状第26-28页
     ·上海金融业发展现状第26-27页
     ·香港金融业发展现状第27-28页
   ·沪港金融发展的比较分析第28-32页
     ·沪港金融中心形成机理差异第28-30页
     ·上海证券业略胜一筹第30页
     ·香港金融环境独领风骚第30-31页
     ·上海产业支撑更为雄健第31-32页
     ·香港资本市场更为开放自由第32页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竞争态势第32-35页
     ·香港具有先发优势第32-33页
     ·上海发展后劲更足第33页
     ·沪港金融中心的合作前景第33-35页
第4章 构建我国沪港双核型金融中心的博弈分析第35-42页
   ·沪港建设金融中心的行为特征分析第35-36页
     ·上海行为特征分析第35页
     ·香港行为特征分析第35-36页
   ·双核型金融中心构建过程中政府间的博弈分析第36-39页
     ·模型假设第36-37页
     ·博弈分析及求解第37-38页
     ·博弈结论第38-39页
   ·双核型金融中心构建过程中三方博弈分析第39-42页
     ·三方博弈的策略空间分析第39页
     ·模型假设第39-40页
     ·博弈分析及求解第40-41页
     ·博弈结论第41-42页
第5章 双核型金融中心发展的国际经验第42-49页
   ·美国纽约与芝加哥双核型金融中心的发展实践第42-44页
     ·纽约金融发展实践第42-43页
     ·芝加哥金融发展实践第43-44页
   ·日本东京与大阪双核型金融中心的发展实践第44-45页
     ·东京的金融发展实践第44-45页
     ·大阪的金融发展实践第45页
   ·加拿大多伦多与蒙特利尔双核型金融中心的发展实践第45-46页
     ·多伦多的金融发展实践第45-46页
     ·蒙特利尔的金融发展实践第46页
   ·澳大利亚悉尼与墨尔本双核型金融中心的发展实践第46-47页
     ·悉尼的金融发展实践第46页
     ·墨尔本的金融发展实践第46-47页
   ·对我国构建双核型金融中心的启示第47-49页
     ·建设双核型金融中心完全有现实需要第47页
     ·功能定位清楚是建设双核型金融中心的关键第47页
     ·发挥比较优势是建设双核型金融中心的切入点第47-48页
     ·增强协同效应是建设双核型金融中心的落脚点第48-49页
第6章 沪港双核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第49-51页
   ·成立协调统筹机构第49页
   ·夯实金融发展基础第49页
   ·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第49-50页
   ·量身定做财税政策第50页
   ·创新金融人才机制第50页
   ·加强法律体系支撑第50-51页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行湖南省分行零售网点转型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体研究